天元阁作为大明天机处的中心,是大明观察天文的圣地。在燕阳都城中是标志性的建筑。大明自开朝以来,将天文抬到了很高的位置。每逢有大事发生,皇帝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会先请钦天监观察星象,请示天意,以此作为借鉴。
关于这天元阁,还有段充满才气的故事。据说,天元阁在落成时,当时的大明皇帝,曾下诏,全城居民可自由进出天元阁一日。而有一位诗人在登上天元阁顶后,曾赋诗一首,就题于天元阁壁上。当时的钦天监官员发现后大惊,在当时,做出这种放浪出格的行为,依大明律例,可是要流放的。钦天监上报皇帝后,要求皇帝追究这位诗人不尊朝廷重地的罪过。皇帝在看过这位诗人题的诗后,十分欣赏,不仅没有追责,反而赏了这位诗人一次流水宴,和王公贵族们同在在皇宫与天子用食。诗人自此平步青云,圣宠浓厚,时常出入皇宫与皇帝论诗,晚年衣锦还乡,倒也是成就了一段佳话。从这之后,“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便在民间流传开来,天元阁也便多了一个别致的雅号--摘星阁。
此时,天元阁顶楼处,宫女们侍立两旁,一个年轻人立于勾阑旁,看向整个燕阳城。身上的黑龙袍九龙盘绕,揭示了此人的尊贵身份。年轻人立于勾阑旁许久,似要将这天下风光都刻入脑中。
“陛下,镇北王爷到了。”
身后传来的声音使得年轻人不舍地收回目光,转过身来。
“陛下,臣,蒙旨觐见。”沈岳临向年轻人单膝跪道。
“沈叔,快快请起,您在我面前无需行跪礼。这要是被我父亲看到,肯定会责怪我的不是了。”年轻人快步行至沈岳临面前,将沈岳临扶起,诚恳地说道。
沈岳临正色道:“即便是先帝仁德,君臣之礼不能废之。”
年轻人轻笑:“沈叔助我父皇中兴明室,驱逐蛮狄,救中原百姓免于水深火热,立下不世之功。理应有此待遇,若是沈叔再矫情,那朕就下一道圣旨,让沈时行那小子以后在朕面前也不用行下跪之礼。”
“陛下,您都已经登基大宝了,怎么还如此任性,哎。”沈岳临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得接受了这个要求。
年轻人一笑:“沈叔最近身体可康健。”
沈岳临又是一躬到底:“陛下若是有要事,尽管吩咐就是。臣虽不复当年之勇,也定当竭力为陛下分忧。”
“哎哎,沈叔,你怎么又行这些礼节了。”年轻人赶紧又扶起沈岳临“不过此次请沈叔前来,也确实有一件事请沈叔操劳。”
沈岳临站直身体:“陛下请讲。”
年轻人一招手,旁边的太监便呈上一份文书,年轻人将文书拿起递给沈岳临:“沈叔请看,这是青鸟监刚传来的绝密文书。”
沈岳临取过文书,越看下去脸色越难看。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这。”
年轻人笑着坐下,打断了沈岳临的如临大敌:“沈叔不必紧张,朕也知张昭将军跟随您多年,断不会做出此等举动。”
沈岳临声如洪钟:“陛下明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