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来到程群的身后,想要一观他写的啥。开篇两句就让他们感到不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词里豪气冲天,众人心中暗暗叫好。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仙风诗骨也不过如此罢了,一句“高处不胜寒”也道尽位高权重者心中之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虚与实,幻与真,道一句“此事古难全”,说一番“但愿人长久”,可慰平生。现实之美在于残缺,而完美总是别人家的。
这一阙词惊得众人说不出话来,一个“好”也没说出来。上首的李世民看着群臣不说话,很是好奇,难道写了极差的诗词?
他挥了挥手,令人呈给他看。
看罢李世民也沉默了,良久说出一句:“中秋之词尽矣!”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中秋诗词表达思念之情众多,可苏轼人家都说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你再发发牢骚就显得格局不大了。
李世民看程群眼睛愈发得亮了,真想不到这竟然是最为低下的奴隶作出的诗。他偷偷地把诗卷塞在自己的衣袖里,然后跟没事人的正了正色,开口说:“知节,这真是你家的书童?”
程咬金看程群一首词镇住了一帮文臣,乐得嘴都合不拢,如实将买程群到发掘程群的过程禀报了一下。
听了此言,李世民觉得高手在民间呐,看着程群年龄虽小,竟有如此才华,动了招揽的心思:“知节啊,你看看,天下愈来愈安定,朕却越发的忙了。这身边还缺个趁手的人。”
李二说了这话吓了程群一跳,这是要进宫的节奏了,感到胯下一阵凉风,心里顿时一紧,望着程咬金。程大叔,可千万别答应了,要不然本书就变成了《李世民的贴身小太监》了,简直画风突变。
幸好程咬金没答应:“陛下要让程群进宫也行,可国家就会失去一个可造之才啊。臣寻思着改程群奴籍,他年龄还小陪二郎读读书,以后就是国家之才啊。陛下今天招程群进宫,大唐只多了替陛下写诗的奴婢,而少了一个大唐好郎君呐。”
要说程咬金也不是光蛮干的将军,从这一番话中便可以看出了。
听了这一番话,李世民收了招程群到自己身边的念头:“程群,你可听了宿国公对你可是倍加的培养。你可别辜负了宿国公对你的一番栽培。户部假期过后着手改程群奴籍。程群这草料可备足了,你可别浪费了自己的才智。”
程群也没跪下,只是弯腰九十度,对着程咬金和李世民长揖一下,说道:“群谢过陛下和国公爷的栽培。”
李世民看着程群不卑不亢的,点了点头,认为程群是可造之才,开口说道:“程群,你这手书法师从何人啊,竟然独成一派。”
“小时候和一个老翁学的,好像姓黄。”
“那黄老如今在何处?”
“这群就不大清楚了,他只在洛阳呆了一阵子便云游天下了。”
“可惜啊,这等隐士高人竟然不能为朕所用。”李世民曾说过:“天下英雄尽入我彀矣”,是个收集癖,爱收集各种武将文臣,十足一个帝王之才。
“陛下,臣上次说三郎打造的马蹄铁便是这程群的点子。”程咬金看陛下对程群也挺满意的,于是说道。
“哦?马蹄铁也是你造的?”李世民有点意外,这文采已嘱一流了,这锻造武器上面莫非程群也有造诣。
“这是从大秦那传过来的,小的听师傅说的。”抱住了黄庭坚的大腿,就让他去做背锅侠吧。
“大秦?”
在修《隋书》的魏征倒是知道一些,出来说道:“臣听闻过,《后汉书》有所记载,现在叫拂菻。”
“曾以为裴矩曾经写过《西域图记》已经记载了西边的众多小国了,没成想西边还有国家。程群你师傅说过这大秦是什么样子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