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尊真是我大唐的铸石,听说当年颉利本来准备攻取长安,听闻陛下和令尊在也就没轻举妄动。”明月面含笑容,极力恭维的。
程群看着明月这副模样心里暗叫糟糕了,这明月看来想把侯大郎往死里整,可别扯上我。
明月走近侯大郎说道:“我可是极其佩服如令尊那样的人物,好男儿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侯威远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豪壮地说道:“明月说得对极,我所念的就是战沙场立战功,成为父亲那般人物。”
明月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面色一副可惜的神情。侯威远以为明月对自己失望了,连忙问道:“明月何故叹息?”
“可是此番战突厥令尊不能前往,真是可惜至极,不能报当日渭水之耻。”
一旁程群看明月狂飙演技,嘴角扯了一扯,大概明白了她想干什么了。
“哼,颉利欺人太甚,今番大唐出击草原必当得胜。”侯威远入了彀,便说道。
“此次出征谁强谁弱一看便知晓了,出击必当得胜,可惜令尊错过了好机会了。”长孙明月继续挖坑。“陛下自16岁起兵,纵横天下,今天下逐步安定,像令尊那般封侯裂土的机会可不多了。”
侯威远一听陛下十六岁就起兵了,今年自己正好十六岁,脑子一热,当即说道:“明月说得极是,我去向陛下请战。”
长孙明月拉住了侯威远,轻唤了一声侯威远,说道:“威远,你这般去,陛下肯定因为你年幼拒绝你的请求了。我可听闻一首诗作正好可以让你拿去背诵给陛下听,陛下一定应允你。”
侯威远喜不自胜,没想到明月这么为我着想。
程群一脸黑线,他不用想也知道是那首《从军行》,这特么是想挑起文武之斗啊。杨炯人家是初唐四杰,本身立场就是文人,这货是是武将的后代,在满朝文武诵出这首诗,不用想也知道会引发轩然大波的。
果然程群没猜错,正是那首《从军行》,这首诗半吊子侯威远看着着实提气。他早就看不惯长安那群文绉绉的文臣后代。你看人家明月饱读诗书的,说话做事从来不刻意卖弄,他们才读了几句诗,就天天老子天下第一,别人都是傻子的模样。
得了一首提气的诗,带着满腔的热血,侯威远气贯长虹地去李二那边请战了。
“啧啧啧,明月啊,明月,他只是个孩子。”程群这次是见识到了长孙明月的手段了,这不出手也就罢了,一出手可是把人家往死里整。
“谁不是呢!”长孙明月脸上露出了罕见孩子气,有点得意地说。程群一看明月娇嗔愣了一下,然后笑了笑:“还真忘了,你也只是孩子。”
明月瞪了程群一眼,恢复正常面色,和程群看侯大傻子去请战了。
李二看着侯家大郎请见,心里纳闷这侯大郎找自己做什么?
“是侯大郎啊,你可有什么事情?”李二亲切地问道,侯君集是自己比较信任的一个武将,对待他的后代也露出些许笑意。
“陛下,臣请战跟随大军出击突厥。”侯大郎此时是一身正气,一股睥睨天下的豪气都冲上了天际。
“哈哈哈,君集你家大郎好样的。可是大郎,你还年幼呐,再学学武艺,跟着师傅好好读读书,以后定是如家父一样的国之栋梁。”李世民看着稚气未脱的侯威远,耐心地对他说道。
“陛下,霍去病十七岁出兵匈奴,陛下十六岁随军出征,威远十分佩服。也想学学你们,封狼居胥。”侯威远自信满满,掷地有声的说。
我擦,你想学陛下,想干什么,造反吗?李二有点不爽了,这么苦口婆心地相劝,侯大郎也忒不识趣了。这要是答应了,一个不慎死在战场上了以后怎么面对你父亲?
侯君集也看陛下神情一滞,连忙斥道:“混账,U.uknshu.c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还不快退下。”一边还对着侯威远使了使眼色,差不多就行了,你是长子以后是要袭承国公的,那需要上战场去拼,你还要学陛下,反了你了。
可侯威远此时已经魔怔了,执意认为这是建功立业的最好时机,到时候就可以风风光光迎娶明月了。
“陛下,阿爷,听我一言。贞观元年突厥突袭长安,弄得长安上下人心惶惶。陛下亲自策马渭河,喝退颉利,天下方才安定。可见突厥一日不除,一日就是我军的心腹大患。而今时机已到了,正是我等好男儿建功立业之时,为陛下分忧,为大唐立功,我们在所不辞。我有一首《从军行》可明志。”
“哦?大郎还会作诗?”李二来了兴致,莫不是这侯威远真是大将之才,若是如此,那么现在就可以好好栽培一番。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侯威远牛逼哄哄地说出了这首《从军行》,自信心爆棚。
上台的李二有点难堪了,诗是首好诗,但是这称赞也不是,不称赞也不是。自己以武起家,自然欣赏这样的精神,但是屁股决定脑袋。好不容易当了皇帝,为了收拢人心,也为了改变自北周以来关陇军事集团把控朝政的局面,自己辛辛苦苦偃武修文。好不容易搞成这样全朝文武祥和的和谐局面,你特么这时候给我来一句“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李二大感头疼的时候,给事中孔颖达站了出来:“陛下,臣认为侯大郎之言甚为不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