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公主端坐上台,正品着刚刚那首《如梦令》:那首小词如清泉浸过心田,童趣十足,令人神往。
忽地,一旁侍女又递上一书卷。襄城公主有点吃惊,这竟是不输刚才的那首词的佳作。
襄城随即说道:“看来呀,诸位小娘子都是养在闺中的才女啊,就在刚才李小娘子又得了一首不亚于刚刚的好词。”
“这首依然是新词调,名唤《点绛唇》。”
众人来了兴致,竟是不输于刚刚的佳作。佳作难得,今天却得了两首,都竖着耳朵听了起来。
襄城朱唇轻启,娓娓而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
开篇第一句,一个闺中女子荡完秋千后的懒散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客人来了!女子要回避陌生的客人,慌慌忙忙连鞋子也顾不得穿,只穿着袜子溜走哩,连金钗都掉了下来。
这词妙就妙在将闺中女子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第一句寥寥几笔就写活了一个慵懒的女子形象,第二句故事转折发展,客人出现了,节奏变得紧张,用赤脚、金钗几个细节便展开整个画卷。
“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到了门里算是安全了,却是好奇地探出脑袋看看来者是谁?却闻到一阵青梅的味道。最后点睛之笔,整个故事于高潮中结束,令人回味。青梅原来出自李白《长干行》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却把青梅嗅”把一个正值思春少女的写的入木三分。没有李白的这层意思,也能体现一个娇憨的闺中少女形象。
简单的几个句子,却完整写出了一个闺中故事,闺中女子的形象也跳了出来。李清照的写词的功力可见一斑。
襄城公主话音刚落,大家都沉浸在词中美好的意境里。这些待嫁闺中的女子对这首词深有感触,比起上一首《如梦令》来,这首《点绛唇》更让这些文艺少女沉醉其中。
一旁的如英听了此词,已经麻木了,今天真是太受打击了。这程群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这才一瞬间,就又写出了一首才气十足的小词。他不会原来是专门教坊司专门填词的吧!
“这两词真是写的精妙。程小娘子和李小娘子真是大才!”襄城坐在上首,由衷地赞道。
珠玉在前,写诗的人却是少了,来和程小娘子和李小娘子交流的人却多了。这两人虚荣心瞬间爆棚,没想到别人称赞这么受用呢!她们已经决定了,以后程群就是她们的“首席笔杆子”了。
程群不知道他已经被钦定为“首席笔杆子”了,正坐在那儿笑着呢,看着这俩虚荣心很强的小丫头,程群也感觉有趣。
“你不会原来是教坊司填词的吧?”如英趁着大家都去四娘和李婉儿那,自己却来质询一下程群。
程群指了指自己的嘴儿,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能说话。
如英眼睛露出不明的意味,看着程群,这小书童才来程府几日?就已经显露出不俗的才华了。自己清楚他可能以后不止书童那么简单,可要不要这么快!
程群看着如英的眼神,心里得意: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啊。其实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英看着程群一脸欠揍,气不过去,于是拉着程群趁乱出去了。
两人到了耳房,如英开口问道:“你这填词的本事哪儿学来的?”
程群意识到:这难道是道士和和尚立功的时候了吗?这个桥段已经成了穿越小说的标配了,万事全怪游方道士,过路和尚。
程群心想这如英一听就是自己胡邹的,还是编个其他的吧:“当年战乱,我被奴隶贩子收留,他们本不知道我是男的,想培养我为丫鬟。请教坊司的人教我填的词。后来要被卖了,我怕以后被主人家发现,我才坦白自己是男儿身。”
如英半信半疑:“那这两词的曲调闻所未闻?是你的教坊司的师傅所创的新式曲调?”
“是的,具体怎么唱我也不清楚。那时候为了隐藏身份,我能不出声就不出声音。当时还小男女声音差别不大,后来年龄大了就渐渐不一样了。他们还要准备教我唱词儿,怕暴露了我死活不学,还挨了几顿打呢!”程群一脸痛苦的样子,仿似真的一样。
如英经过了几次教训,还是没有领教到程群出色的演技。看着他的样子也是信了几分,毕竟程群的过去自己还是查到了许多,知道他是在一个专门替世家大族物色侍女小厮的大奴隶贩子买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