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颉利在渭河和大唐歃血为盟后,捞了好处,就带着大军离开了。
这就成为大唐心中的一根刺,压在大唐头上的一块石头。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唐以后任何的发展都建立在这样的不稳的外部局势之下,李世民深以为耻!
现在经过唐朝的挑拨离间,颉利内部不稳。薛延陀部等几个部落对颉利的政策不满。颉利的兄长突利可汗也被唐朝收买,与颉利决裂。
而反观大唐,经济经过三年得到了修养,军事上也厉兵秣马,甚至在大殿上练兵。
草原又经历几年大雪,冻死了很多牛羊,经济疲敝。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大唐一边,正是用兵极佳的好时机!
精通军事的李世民自然看得出这极佳的时机,也在调兵,时刻准备着对突厥用兵。
程处弼作为程咬金的儿子自是对突厥是深以为恨,希望大唐万胜。今程群提的马蹄铁的设想效果出奇的好!王校尉赞不绝口,说骑兵有了这样的装备如虎添翼,希望自己将此物献给朝廷,朝廷一定会大佳的赏赐的。不管是从国家和个人的角度都是一件大喜的事情,也难怪程处弼的喜色溢于言表。
“快,我母亲在前厅等你,唤你去一下,这马蹄铁你可居首功!程群我果然没看错你啊!”说着拉着程群就要往门外走。
不像程处弼那么单纯,程群倒是觉得崔氏可能是希望自己把功劳让出来。毕竟这功劳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
虽然武器重要,可终究还是古代,匠人地位低下。也没听说过造个武器的人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
说起这崔氏来可又有一段故事。崔夫人是程咬金的新续的弦。
程咬金的原配是一个县令的女儿,姓孙,孙夫人命可真是苦!
程咬金东征西讨,陪她的时间并不多。她每次听别人称赞程咬金在前线作战勇猛,嘴上笑笑,心里却很苦涩,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程咬金有个闪失。
总算盼着天下安定了,程咬金跟的秦王又和太子撕上了。
这可就更加惊心动魄了!和敌人拼那是名正言顺,正大光明的。但是和可能是未来的皇帝拼那可能就是冒着抄家的危险了!
当年太子就想支开程咬金,断李世民臂膀,把他支去做康州刺史。孙夫人想程咬金顺势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可程咬金却誓死不想离开秦王半步。
这好不容易李世民登上皇位了,总算可以消停了。可贞观二年,孙夫人却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
孙夫人还没享受这太平盛世,就与世长辞了。而程咬金一下单着了,这就是典型的钻石王老五啊!
他是李世民铁杆的心腹,深得李世民信任。那么多世家马上盯上了这位还正值壮年的国公呢!
这不原来隋朝齐州别驾崔信就把他的长女嫁了过去。
89年的程咬金前任夫人是98年的,可续娶的这位崔夫人可是93年的!
还没听说过小三比现任年龄还大的咧!
崔氏与程咬金年龄正好相仿, .uukash.o也是二婚。两家虽说崔家家大业大,可程大魔王自己是国公,又是李世民的心腹,于是两家一拍即合,结了秦晋之好。
你还别说,崔夫人不愧为顶级豪门的子弟,治家是有一套手段。
到了程府她先安抚众人,后又渐渐安排自己的人,现在程家已经基本掌握在她的手中了。
既没有搞得人心惶惶,也对整个家有很强的掌控,可谓是有一点巾帼不让须眉的意味在里面。
作为后妈,崔氏也是缓缓图之。看着自己丈夫和孙夫人的遗孤们对孙夫人是非常的缅怀,也不着急让他们承认自己。
经过几个月的经营,程家几个子弟也逐渐对她认可了。从程处弼称呼崔夫人为母亲就可以看出已经认可。
但还不是那种很亲近的称呼。一般亲近一点,唐人称呼母亲为阿娘或者娘娘。
这样的一个能人,也不会平白无故的召见下人。程群确是猜对了,崔夫人听了三郎和王校尉的极力夸赞,也识得这马蹄铁是件利器。
她随即写了封家书给正在军营练兵的程咬金,向他说明了情况,吩咐下面的人把钉有马蹄铁的马呈给程咬金看。然后准备安抚这个下人,让他把这功劳让出来。想来给他一点甜头,他可能也就欢天喜地了。
这崔夫人如意算盘打得响亮,程群心里也是打起了小算盘。这国家封赏怕是被潜规则了,可这自己的利益还要争取一下啊!想着崔夫人可能要补偿一下自己,自己可以在这地方做点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