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晋商,后金才可能把劫掠来的财物、古董和金银购变成粮食,来养活被掳掠来的几万人口。辽东的米价终降到了一两四石,人口增加了数倍,粮价却压到了峰时的几分之一。晋商八大家崇祯十五年就窖藏了上千万的银两,还因为这些功绩得到了清朝御赐的皇商地位,造就了此后山西富甲天下二七十余年的传奇。
据《清实录》载,天命三年1618,时有山东、山西、河东、河西、苏杭等处抚顺贸易者16人,努尔哈赤“皆厚给资费,书七大恨之言,付之遣还”。山西商人关内外的贸易活动,对后金政权物资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后金政权对于山西商人也给予礼遇和重视。山西商人对清统治者加强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配合作用。
后金崇德三年1637,皇太极曾命满族贵族带领100名内地汉族商贾,携带货物到归化城贸易。清兵入关,军费支出猛增,财政十分困难,对此,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曾建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因此,后金政权对山西商人多采用招抚政策。
顺治初年,清政府将山西旅蒙富商范永斗召为内务府皇商,入内务府,赐产张家口,受朝廷委托,往来关内外,岁输皮币内府。清统一全国过程及历朝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都得到过山西商人的财力资助。
康熙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封建主骚乱期间,曾组织一部分汉族商人进行随军贸易。他们跟随清军,深入到蒙古草原各地,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同时与蒙人做生意。这些“旅蒙商”绝大多数是清廷命名为“皇商”的山西商人, w.nshu.还有一部分是直隶河北等地的汉族商贾。他们为清军的军事行动保证了后勤之需。当然,清政府也给予了这些商人独占其利的经商特权,使他们大获其利。清政府与商人这种非常形式的结托关系,自然对清政府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相当影响。
不仅如此,满清件,晋商为后金提供的京畿情报,细致到每个关口的守将的姓名、士兵的数量和装备的细条,甚至还有相当数量的军情塘报。
商人做到如此程,国家都卖了,可算是到了一个极致,无耻到了极点。
当然,晋商集团卖国的活动可不是他们自己就能够做到的,为此,自然拉拢了不少官势力、武将集团、皇亲贵族团体。这些官员贵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但是他们的行为其实与卖国没什么区别了,只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良心,早就没了。
对于晋商集团,处置非常的严厉。崇祯以前就知道有这么个卖国的晋商集团,不过当时他动不了就是了。现有了武昊的帮助,晋商集团自然成为了崇祯的刀下鬼。抄家灭族,这都是轻的。
对此,武昊没有过问,子体武大臣也没有从轻落的建议,实是因为晋商集团太不是东西了,所作所为天地难容。
又是反腐、又是清算、又是打破大明祖制的各项制,反对的声音自然很多。不过,曾经孤家寡人的崇祯,曾经面临亡国的崇祯,现有了武昊助力的崇祯,哪里会乎这些。大刀阔斧,宣传做到的情况下,那些还为了一己之私起来反对的所谓臣势力,只会被推平,扫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