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田的计划是准备集合30万大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击对方的有生力,把对方各个击破。
日军在行动,章非这部也知道,下面他们将会有一场艰苦的大战,而自已这边,也会变攻为守。
这样一来,好处坏处各半,好的方面自然是野外战场可以充分发挥,坏的一面就是局限太强,如何打好这一仗,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行动计划。
日本关东军现在的情况,苏联也一直在密切的关注,同时,也加快了准备工作,现在时机非常好,可惜他们的部队还没有到位,石原在中亚这一搅合,让苏联不得不分兵,更没有办法马上出兵。
雅尔塔会议上,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讨论苏联出兵东北问题,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就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过:“一旦德国最后垮台,那时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然后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这是斯大林第一次明确表示在对德国战争结束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当时,三方还就苏联出兵东北的政治条件进行了试探性的会谈。
当年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一位英国人曾这样说过:“在亚洲获得一个不冻港作为铁路的终点站,可能是俄国合理的愿望。”
当这生效时,就意味着俄国大大增加在亚洲的武装力量,拥有一个不冻港就意味着,这条铁路直达那个港口穿过的那整个地区都将成为俄国的了。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也说了同样的话:“像俄国这样一个巨大的陆地应当有一个不冻港。”毫无疑问,这句话正中斯大林的下怀。
那个时候,苏联人看中了大连,这也成为了苏联出兵的一个条件之一。
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本来是沙皇出于侵略我国的需要,才修建的,可惜后面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反而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
几十年后,这条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成了苏联向东北运兵的大动脉,七十多万苏联红军的调动,全靠这一条西伯利亚单轨铁路。
苏联把如此多的兵力、武器及其它作战物资从9,000至12,000公里外的欧洲战场迅速调到远东,而且没有让日军觉察,这确实是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奇迹。
到今天为止,苏联向远东滨海地区和后贝加尔运去了136,000节车皮的部队和作战物资。
共发出火车上千列,其中,运送步兵的为300多列,运送炮兵的为200多列,运送坦克兵的为200多列,运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队的为400多列。
在调运高峰的现在,每天晚上发出的火车平均为26列。当时从西线调到远东的苏军有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共12个军,39个师,使苏军在滨海地区和后贝加尔的兵力增加了一倍。
调往后贝加尔地区的各路大军首先在乔巴山会合,然后向展开地域开进。
从卡雷姆斯卡亚到乔巴山的铁路是单轨,无法保证正常的车流量。因此,部队常常要靠两条腿走很长的路。机械化牵引的炮兵部队和机械化兵团在赤塔和卡雷姆斯卡亚下车后,至少要行军600至1200公里,即使从乔巴山到中蒙边界也要走250到300公里的路。
同时,还展开了大量作战物资的运送工作。铁路工人和民工不分昼夜地抢修铁路,为保证进度,苏军从道路兵部队抽调了两个公路桥梁营和两个公路建筑营来支援。
第三十九集团军在没有铁道兵修路的情况下,就将工程兵调上来,并且动员了当地的中国老百姓支援,修复了哈隆——阿尔山——兆安的线路。
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总共修复和改轨2623公里,修复大、中型桥梁39座,小型桥梁60座,5条隧道。
在后勤保障方面,苏军建立了200多座大型仓库、若干所野战医院,还有油库,储备了供157万人用的物资。
滨海集团军群,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下辖红旗第一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二十五集团军、第三十五集团军、机械化第十军、空军第九集团军,共60万人。突击方向为牡丹江地区,进而攻占哈尔滨、长春,并会同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作战,是苏军在东部地区的主要攻击方向。
远东方面军,由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下辖第十五集团军、红旗第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和空军第十集团军,共30万人。这些部队大都属于远东军区,没有经历过苏德战争的锻炼。其突击方向为:沿黑龙江直指哈尔滨,积极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是苏军的次要打击方向。
后贝加尔方面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下辖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第三十九集团军、第十七集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第三十六集团军、苏蒙混合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空军第十二集团军,共60万人,苏军在远东唯一的坦克集团军配备在该方面军。
突击方向有两个:一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穿越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和绵延起伏的大兴安岭,插入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东北的工业中心沈阳;
二是以机械化集群向长城以北推进,直指张家口、多伦一线。
后面这个作战计划,.knshu.m是原来的一部分,按照道理,现在陆铭已经拿下了这里面很多地区,但是苏军指挥部还按照这个计划行动,其中很多东西意图值得思量。
占领锦州的消息传到重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陈诚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时间给章非去了份电报,问他们这是不是真的?
接到章非肯定的回答,陈诚激动万分,马上拿着电报去找老蒋。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委员长大人对这个消息并没有太高兴的表情,在他看来,有美国在那边,打赢了兵不令人感觉稀奇。
陈诚心里本来准备劝说出兵的念头只能烂在肚子里。
锦州,章非把司令部搬到了这里,今天他意外的见到了一个人。
陈静。
算了算,两人差不多5年没见面,自二丫去美国,那些和章非一起长大的年青人,都各有前程。
陈静和章非人没见面,电报两人通的并不少,大别山根据地那边,陈静一直是那里的常客,对方的身份,章非心知肚明,甚至现在的来意,他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见面没有太多的激动心情,相反,两人心里都感概万分,能在这个乱世中幸存,就是天大的幸运。
“你这段时间还好吧?”陈静打破了两人间的沉默。
“还行,你呢?”
“我,很不错呢。”
甩了头发,陈静仰头深深的看了眼章非:“马上要胜利了。”
“是啊,你说的没错。”
这句话马上打破了两人间的尴尬,没有比这个更加令人鼓舞和激动的消息了。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手机登陆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