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调侃的,说正儿八经的,到底是撤回还是逃走?
本意确是撤回,但无奈是逃走。
麦克阿瑟是个优秀的军人,他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危险,从来没有怕过,数不清的子弹炮弹从他周围飞过,他从不畏缩,这不像是一个逃命将军。何况他是在罗斯福总统两次命令他,或者说敦请他撤离,他才遵命前往,也不能硬说他是在作秀。应该认为他这是撤离,而不是逃走。但在当时的情景想要撤离谈何容易,就实际情况来说,活脱脱也就是逃走。
战端一开,美军的飞机就被日军炸得七零八落,侥幸躲过起初几轮打击的飞机,前景也不妙,到后来剩下的17架轰炸机,与其白白被炸掉,选择了撤到澳大利亚,以后还好派派用场。说来可怜,堂堂一个远东军司令,现在手头竟无一架飞机可用。
飞机没有,像样点的军舰也没有,日军把马尼拉的甲米地海军基地也炸了,剩下的军舰赶快逃到印度尼西亚躲避一阵。七凑八凑,只弄到4艘鱼雷艇供这位远东军司令撤走。
麦克阿瑟带着老婆、儿子、保姆和10来个随从官兵,挤在这4艘小小的鱼雷艇上,于3月11日傍晚,乘夜色悄悄驶出马尼拉湾。
那时,日军已掌握这一地区的绝对制空权和制海权,要逃出日军的掌心希望渺茫。老麦的运气一向很好,运气这东西很奇怪,背运的人阴沟里也会翻船,那个巴克纳中将到冲绳岛上去视察,日军胡乱打一发炮弹就要了他的命,但子弹遇上老麦却似乎都会绕着走,这次运气也是向着他。日军进攻菲律宾过于顺利,以为大局已定,撤走了许多主力,海军主力去了印度尼西亚,航空队主力去了缅甸,这一来,菲律宾这一带日军的海空封锁松动了许多,给了老麦一个逃脱的机会。
即使是这样,一路上还是时不时地碰上日军的军舰,惊险万状。那时美军舰船奇缺,这几艘鱼雷艇都已经超期服役,根本开不快,一路上几次遇到日舰,不敢硬闯,又怕弄出响声,惊动日本人,只能关闭发动机,听天由命。还真的上帝保佑,有惊无险逃到了棉兰老岛的卡加延港。
原来商定好的,澳大利亚会派3架B-17轰炸机前来接应,但澳大利亚一时搞不到3架合适的飞机,让老麦一行人望眼欲穿(不是前不久有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了,现在又到哪儿去了?)。是不是一定要应孟子这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好容易飞机来了,但不是3架,只有2架,将近20个人挤在2架飞机上,路上又是遇到暴风雨,又要躲避日军飞机的搜索,终于挣扎着,在距离达尔文80公里的巴彻勒机场着陆。麦克阿瑟逃过一劫,翻过了最黑暗的一页,开始了他人生中最亮丽的一页。
东印度群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粗略地可以理解为就是现今的印度尼西亚。这一地区集中了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好几个大岛。婆罗洲(今之加里曼丹)、苏门答腊、西里伯斯(今之苏拉威西)和爪哇分列第3、6、11、13位。这些岛屿面积既大,又地处热带,岛上植被丰富,极适合生物生息繁衍,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而且形成了国家。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爪哇都先后建立过古代王国,其中以建立在爪哇的国家最有影响力。
爪哇岛不算小,但在四个大岛中,位列末位。这里又产生了一个小问题了,为什么地方最小,形成的国家倒最有影响力。这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宇宙万物,小至地球,大至星汉,发展都是不平衡的。举例来说,小小的英伦岛,竟然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康熙儿子成群,连太子也立了,最后,皇帝竟被老四雍正当去了。
早先,葡萄牙为了获得香料,开辟了到印度的航线,再往东就到了这里。在这里,葡萄牙弄到了多得令人眼馋的香料,于是葡萄牙人称此地为香料群岛。1596年,后来崛起的荷兰人也来了,接着英国人也来了,大家都分到了一杯羹,但荷兰人分到的最多。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了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误以为是位于印度西面的群岛,后来人们称加勒比海地区的群岛为西印度群岛,荷兰在西印度群岛也占了一席之地,为了与西印度群岛的荷兰领地相区分,位于印度东面的香料群岛就被称为东印度群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史称荷属东印度。
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资源很丰富,日本前期发起的战役,最主要的目的在于眼馋此地的石油。现在,无论是石油储量还是产量,印尼在世界上都要排在10几名之后了,前面的席位,除了南美的委内瑞拉坐了第二把交椅,其余都被中东的石油大国占了。但在当时,中东的石油还刚在发现阶段,例如沙特阿拉伯在1938年才发现石油,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的大布尔干油田,也是在1938年才发现的。发现不等于马上就能开采,事实上大布尔干油田是在10年后才开始开采的。
早在公元八世纪,苏门答腊就发现了石油,比中东以及其它一些地区发现要早得多,所以在当时,东印度群岛的石油在世界上是举足轻重的,日本在一旁眼红毫不奇怪。现在和美英脸皮拉破,一交手,打美英不在话下,东印度群岛那是手到擒来。
既说是荷属东印度群岛,荷兰在此地是有驻军的,其军事重心在爪哇,除了陆上驻军,海上有一支尚称强大的舰队,前一时期从甲米地逃出来的美军亚洲舰队现在也到了此地,不知何时,有几艘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军舰也加入进来,因此组成了一个美英荷澳的四国盟军舰队。
日军的目标大体有两个,一是扫清爪哇岛的外围,同时夺取婆罗洲和苏门答腊的石油。日军第二个目标就是歼灭这个联合舰队,占领爪哇岛,并最终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
从1月11日开始扫清外围。
1月11日,攻占婆罗洲东北海岸的打拉根和西里伯斯最北端的万鸦老;
1月25日,攻占婆罗洲的巨港;
1月31日,攻占安汶;
这安汶是荷属东印度群岛东部安汶岛的港口城市,这岛很小,但城市却很大。安汶是群岛东部最大的城市,也是当时荷兰的一个海军基地。日军攻占安汶,就对爪哇岛形成了夹击之势。
2月14日,攻占婆罗洲的巴厘巴板。
45年度晨5时。
在日本皇宫内苑的吹上御苑,有一处昭和(裕仁)天皇和皇后专用的名叫御文库的地下防空室。御文库修建在茂密的树丛里,四周笼罩着拂晓前的黑暗。在御文库的门前,停着一辆褐色奔驰牌轿车。寒风里,模糊地可以看见轿车排气管漏出的瓦斯。
御文库的铁大门打开了,身穿扈从服的高身材的藤田尚德侍从长走了出来。
侍卫手中的电筒从房间里发出的光亮,仅能照到人们的脚下。因为从4时50分已发出警戒警报,这是空袭警报的前奏,所以电筒被蒙上了一层布。
在侍从的引导下,天皇出现了。他身着陆军军服,佩带满金三星和一朵菊花的大元帅领章。在胸前,佩带着绿黄地红白色旭日的大勋位菊花章的略式勋章。
天皇和恃从长匆忙上车后,电筒立即熄灭了。
侍从和侍从武官等扈从乘坐的跟随车紧随其后,穿过吹上御苑的通用门,向右驶去。
在吹上御苑邻近,有宫中三殿。此刻,天皇在御文库的浴池沐浴净斋之后,正准备到宫中三殴里的绫绮殿,脱下军装,换上平安时代规定的衣冠束带。平安时代是指从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到镰仓幕府成立之间,约四百年,政权中心在平安京,也就是今天的京都。天皇衣冠束带后,要到神嘉殿前庭进行新年的头一次祭祀——四方拜。每年元旦,天皇都要在天亮前亲自进行四方拜,向天神地祗、天地四方析祷。还要进行元旦祭,向皇租诸神祭祀。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手机登陆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