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来,对日军在缅的几个军用机场情况,通过多次侦察已经查的很清楚,而航拍到的一些照片上来看,日军对机场的保护并不算很严密。小$%^说^族^
章非从陈纳德的一些举动上面就猜到了对方可能会有所行动,后来看到对方发来的作战计划,也就没有多少奇怪。
第三航空大队现在有两类战斗机一百三十多架,轰炸机五十多架,中型轰炸机二十架,数量上面和日军部署在这边的空中力量相比,一点都不差。
陈纳德的计划其实并没有多少亮点,他把飓风行动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趁日军这边还没了解到盟军空中力量情况下,第三航空大队先对日军几大机场进行一次突然而猛烈的打击,一举摧毁部署在缅甸的空军基地。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第一阶段的袭击陈纳德的计划是全线出击,也就是说,同时对日军这些机场进行攻击,就如日军当时袭击菲律宾时那样,先把你停在机场的飞机给炸掉,让你没有办法升空反击。
因为曼德勒位置的关系,现在能直接攻击到日军的机场就有六个,包括仰光的两个大型机场,具体怎么去实行这个计划,给章非的通报中并没有提到。
章非看到这里,就不由有些担心,同时对那么多个机场进行攻击,想法不是不好,但是如此长距离的飞行,日军这边难道不会发现?
这段时间不断有飞机到来曼德勒,日军这边早就知道美军空军的到来,不说别的,就看日军侦察机出动的更加频繁就知道,日军这边也想做同样的事,还是因为机场的隐蔽情况很好,没有被日军飞机发现。
原来的那两个老军用机场,就被日军连续轰炸过多次,综合这些,章非猜测日军这边也非常的警惕。
接着往下看,飓风行动的第二阶段,陈纳德采用的是重点轰炸,在拿到制空权之后,首先打击日军重要补给线和几个重要城市,以及重要的防御阵地。
比如炮兵阵地,还有日军各部的指挥中心等地方。
这个想法,倒是没错,但是单纯的空中打击,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这就有点太想当然了,日军又不是傻子,他们会摆在明处等你们来炸。
而且这些想法,全都是在占据制空权之后,章非摇头失笑,这位陈上校难道没有想到日本海军吗?
即使地面上的空军基地被美军炸毁掉一部分,日军要补充这些力量,要比美军这边容易得多,有制海权的日军,他们海军的空中力量才是真正强大。
第三阶段章非都没有心思看下去了,这个计划怎么说呢,就是只考虑到一起顺利,而没有想到对方万一有防备怎么应变。
本来,章非还想劝劝对方小心一些的,电话打通之后,这位陈上校根本没有耐心听这些,到嘴边的话最后都没有说出,对方就挂了电话。
想想这位的经历,虽然在军衔上差章非几条街,但是人家可是重庆高层家里的常客,见到的全是头面人物,更别说那位蒋夫人的看重等原因,自已在对方眼里,并没有多少地位。
就如章非担心的那样,日军这边自从发现大量美军飞机出行,就提高了警惕,他们试图通过密集轰炸曼德勒来引对方出击,对方却没有行动,这让日军司令部这边马上高度戒备起来。
这些天,日军天上地下都想找出这些机场的位置,但因为章非这边把这一带地区全部给隔离了开来,地面情报人员根本没有机会进去。
但是日军这边也不是全无收获,他们从当地人的一些嘴里大致了解到对方飞机的数量,这个情报报告到方面军司令部时,日军的指挥官们马上猜到了一些对方的目的。
无非就是想打自已个出其不意,开始时,日军还以为对方会布置好阻击他们的空袭部队,所以后面的空袭行动,日军这边增加了护航的战斗机,还把警戒范围也扩大的很宽。
就连出动空袭的次数,也改为了三天一次,当发现对方并没有出动飞机进行阻击,连动静都没有半点,这下日军这边马上想到了一点,对方很可能会针对他们的机场。
第三航空大队出动的侦察飞机,基本被日军看在了眼里,这进一步的证实了他们的猜想,对此,日军南方方面军司令部马上针对这点开始了布置。
这天,天气情况非常的好,加上秋天到来,南方的天气开始转凉,第三航空大队司令部里,陈纳德却一头汗水有些焦躁的来回走动着,他发给战区的电报一直没有回应,而出击的日期就定在了这两天。
按照出发前史迪威给他的命令,这边一切行动都需要在章非的首肯下才能进行,他这次绕开对方,直接给史迪威去了份电报,除了提交这份作战计划外,还要求他们有独立的指挥权。
对方就来了一份电报,一切听从章非指挥。
后面催了几次,对方都没有回电。
看来史迪威是不会答应他这个要求的,陈纳德咬了咬牙,朝重庆那边发出了一份他准备了很久的电报。
按照盟军当时战区的划分,蒋才是真正的总司令,史迪威是参谋长,只要蒋能同意,他一样拿到了独立指挥权。
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他的这个计划,想到以后世界侧目的荣耀,他觉得自已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对。
重庆这边的回电还没有到,却收到了一份马歇尔参谋长的来电,上面告诫他,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章非作战,而不是去实行什么狗屁的“飓风”计划。
陈纳德这份计划,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最少先拿对方机场下手,一举拿下制空权这点,就很不错的想法。
正所谓旁观者清,而且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史迪威把这份计划发回参谋部之后,马歇尔所看到的,不是这一战有没有可能成功,而是另外一些问题。
美国为什么会下如此大力气,把一支这么强大的飞行大队派到曼德勒,主要是章非这里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过重要。
这等于是在这边日军心里埋下了一颗炸弹,北,可以配合印度的盟军作战,西面可以联合远征军进行反攻,章非这边只要能坚持住,不但可以牵制很多日军,还随时可以引爆给日军一次重击。
在两边部队都还没有准备好的这段时间,这边尽可能的以稳为主,也就是拖,拖到远征军和盟军增援部队的到来。
陈纳德这个计划,即使是完成了第一步,打掉了日军这边的大部分空中力量,先不说日军补充的速度如何,遭到如此打击的日军,肯定会把曼德勒这边当成首要目标,促使日军不得不强行不计代价的拿下这里。
日军现在用封锁慢慢逼迫章非他们的计划,其实是盟军这边很希望看到的,拖的越久,对盟军这边越发有利。
没有地面部队配合,空中取得优势也没有多少作用,至于什么封锁日军补给这些,马歇尔参谋长认为这就是个笑话,对方集中兵力那些曼德勒,你们连立足之地都没有,还怎么去封锁对方。
重庆这边的电报是后一天到来的,对方批准了他可以独立指挥作战,之所以会下这份命令,也是重庆这边并不了解这边的情况,加上章非又从来没有指挥过空军,他们也是在不了解情况下,才答应的。
陈纳德总算拿到了他希望看到的东西,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就等他下令。
这次发起攻击,陈纳德选择的是白天行动,晚上虽然安全和突然性好,但是却很难找准目标。
还有个随行的美军记者一同登上了飞机,他要用才刚制造出来不久的录像设备,记录这一重要时刻。
六组飞机先后从三个机场起飞,朝攻击目标而去。
小林真是侦察中队的队长,这天,他和往常一样,带着十多架飞机开始对几个目标地点进行例行侦察,起飞之后,两架飞机一前一后的冲进云层。
日军的主要侦察重点是曼德勒周围,这十多架日机扇形一般的散开,小林真的这组飞机,恰好是整个扇形的中部。
临近曼德勒,小林真正准备通知僚机下降,突然边上的副手指着前面惊呼道:“队长,看,好多飞机!”
拿起胸前挂着的望远镜,小林看到一排密密麻麻的飞机正朝他们侧边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