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称为“自行车闪电战”的战役,在山下的指挥下,19艘装载着他的部队的运兵船,在清晨的大潮中驶离港口。
山下扫视了一下天空,看到太阳即将升起,月亮还没有完全落下。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美好的征兆在鼓舞着他。
他站在船舱外面的甲板上,诗意油然而生,很想吟出一首短诗来纪念这个美好的瞬间。
不知什么原因,山下没有让他的副官为子孙后代留下这首诗,但是他预感到好运即将来临却被证明是异乎寻常的准确。
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不断延伸的军事冒险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大大激发了部队的士气。这些野心勃勃的征服者的目标是要占领整个东南亚。
到现在为止,印尼已经控制在日军手中,它在1941年的时候被可怜的法国维希政权占据着。
接着,山下和他的部队发动了一系列征服战役,占领了泰国,接着以席卷之势横扫丛林覆盖的马来亚半岛,占领了英军在新加坡的据点。
期间,大量的日本空军和海军部队对石油蕴藏丰富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发动了强大的进攻;接着日军发动了他们在东南亚的军事冒险,把英军全部赶出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缅甸。
从山下将军开始发动进攻的地方--南海岸线上的海南岛--到他的侵略舰队将要到达的目的地,有1100英里距离的公海海域。
舰队首先开往克拉地峡东海岸线上的3个小渔港,泰国南部临近北马尼拉一块狭窄的陆地。总之,根据东京这场战争策划者的估计,这次航行将需要4天时间。
山下的部队将穿越南海,同离开印度尼西亚南部尖端的日军护卫舰队会合。会合的部队接着将开往暹罗海湾,迅速转向西部和南部,一直抵达远在海湾另一边的预定攻击海滩。
利于山下这次远征行动的一个难得的好运出现了。
联合部队刚刚整装完毕,这时,一架哈德逊轰炸机从云丛中钻了出来,它是从马尼拉南部的哥打巴鲁英国空军基地起飞巡逻的。
飞行员没有逗留,他已经达到了这次航行的极限。他报告完情况后准备返回基地:一只大船队--看起来很像商船--由日本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护送着。
他报告说,有一些船队驶往西北方向,另一些仍然驶向南面。
这个报告,传递到了350英里之外马尼拉半岛上英国设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司令部。
这是一个适时的发现。很明显,日军正在行动--但是行动的目标是哪儿?可能是曼谷,或者是新加坡--泰国南部远离马尼拉前线的一个港口,或者是马尼拉北部靠近哥打巴鲁的地方。或者,这3个地方都有可能。
如果目标是在泰国,英国就将面临着一种微妙的形势。在所有的东南亚国家中,泰国一直在设法避免成为帝国势力范围之内的一个附庸国。在马尼拉的英军已经制定出了一个计划,
代号名为斗牛士,如果日本真如同形势表现的那样去侵犯泰国南部,英国就派遣部队去增加新加坡的防御力量。但是伦敦反复强调要抑制过激的行为,马尼拉的高级司令部很不情愿采取这个行动。
到了12月6日下午,远东司令部的最高长官,空军司令布里克坡法姆?罗伯特先生发出命令,停止考虑“斗牛士“行动方案,而是仅仅将全部在马尼拉的部队转移为一级战备状态。
与此同时,他增加了在暹罗海湾上空的侦察飞行的次数。
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很适合山下将军采取行动:暴风和倾盆大雨严重降低了可视度。
直到傍晚也没有发现有布里克坡法姆的侦察飞机出现。下午5时30分,一些日本轮船驶向了新加坡;6时30分,另外一些轮船也出现在北大年附近,临近马尼拉边界线的另外一个泰国南部港口哥打巴鲁也出现了日军轮船。
从日军开始行动,英国人似乎没有进行任何准备。皇家空军战斗机被派到新加坡地区,准备攻击日军的运输舰队。他们只直接击中了3艘运输船,其中两艘船引起大火,另一艘被击沉。
但是这次攻击对日军的侵犯没有影响。当英军战斗机赶到的时候,日军已经有5300人成功登陆。
布里克坡法姆先生决定实施斗牛士行动方案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即使在得知日军登陆的时候,他仍然犹豫不决,只派出一个步兵团去抢占位于泰国境内、距离30英里远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山脊,它坐落在通往北大年的公路上。
这支部队出发得太晚,这条山脊已经被泰国的警察部队抢先占据,英军在到达山脊之前被日军赶出了泰国,没有经历任何战斗;在新加坡,泰国部队表现出了抵抗的姿态。
哥打巴鲁和它的空军基地变成了一个极易遭受攻击的目标。当日军部队潮水般地涌向海岸时,他们遭到了暴风骤雨般的英军机关枪火力的压制,这些英军躲在海滩上的碉堡中开火。
但当一名日军士兵冲上前去,用身体挡住碉堡里的枪眼的时候,他的战友们举着手榴弹、端着刺刀冲向哑火了的阵地,逐渐地,海岸线的防御线被击溃。
通向空军基地的地面上布满了地雷;但是日军士兵,从小就受到为荣誉和责任而献身的思想的熏陶,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引爆了地雷,这样其他的日军士兵就可以安全地通过了。
到了下午,一大群从印度尼西亚起飞的日军战斗机反复轰炸和用机关枪扫射飞机基地。
大约下午4时,一个虚假的谣言传来,说敌军的地面部队已经包围了基地,守卫者感到惊慌了。混乱的撤退开始了。基地人员向建筑物、操作室和大部分的商店开火射击。
在痛恨的情绪中,他们忘记了存储的弹药和燃料,而且还留下了可以使用的飞机跑道。在日军登陆的24小时内,哥打巴鲁和岛上的飞机场都陷于敌手。
山下得到了一个幸运的开局,他对接下来的战斗道路充满了极强的必胜的信念。征服马来亚,他只需要60000士兵,就可以击败88000人的英国士兵。
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够准确地反映部队的实力。英国在马来亚的军队是一只匆忙组成的杂牌军,包括澳大利亚人、英国人、印度人和征召的当地马来亚人。
正如在哥打巴鲁空军基地表现的那样,一些部队是难以依赖的。在缺少指挥的情况下,两个印度师被派去守卫马来亚的北部;他们当中很多的下级军官和军士被挑选出来,然后派到印度去训练新征入伍的士兵。
英国在马来亚的部队令人失望地缺少坦克、炮火、通讯设备,甚至手中还缺少维修机器所需要的工具和零件。
从其他战场吸取了一些失败的教训之后,伦敦对马来亚方面要求军事物资的供给很少给予优先权。
而且,军队的战略理论是建立在欧洲模式的基础之上;现有可利用的武器和装备都不适用于潮湿的热带地区,士兵在丛林地带的训练或者环境适应性都不够--或者说相应的装备都不多。
日本士兵在行动中只配备少量的大米、腌肉和储存的海藻来应付吃饭问题。他们的服装和武器都非常轻便。
在丛林中生存和战斗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侵略的部队都在海南岛和印度尼西亚情况类似的地区受过训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