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这次行动的前线指挥官是山胁正隆中将,这位曾经担任板垣征四郎的次官,两人关系一直不错,来华任派遣军参谋长时,板垣趁机把原来的第三师团师团长藤田给换掉,让山胁正隆接任。
人事调动本来需要西尾同意的,但是西尾本人并不愿意去管这个,他很清楚自已的定位,所以板垣如愿以偿的达到了这个目的。
这次行动,板垣用山胁正隆为战役指挥官,就是需要一个能完全听从自已的人来主导,如果能在这次行动中立下大功,参谋长一职就会落在对方头上。
日军这次行动确实很快,山胁正隆对板垣的命令执行的非常彻底,中路负责突击主攻的部队,一路上为了赶路,连续三天都没有怎么休息,深入山内时,才稍微放下点速度。
两个师团一前一会相互保护,距离非常的紧凑,从这点看,日军是非常的重视章非部的实力,即使在这样突袭的行动,也不敢单独一个师团行动。
这个时候,日军都还没有发现他们的目标早以人去楼空,基本上都没有人在。
日军获得的情报,章非部的三个主力师是一个三角形的布置,一个突前,两个放在侧翼,所以这次日军的计划是先派出一支部队绕后,再进行前后夹击。
要做到这点,首先就必须先把对方目标转移,日军的做法,是先调一支部队去打右边,再从左边绕,对方突然遭到袭击,肯定会有一阵的慌乱,等对方查明情况,再做出应对时,日军绕行的部队已经完成目标。
山区有防御的有利之处,但也对部队的隐蔽行动同样有利,没有事先防备,是很难发现日军这样行动的。
从这点看,日军还算做的不错,在能强攻拿下对方的情况下,也做的如此谨慎小心。
不过注定这次日军要无功,他们拉开架势,大炮齐鸣,打了半天才发现对面那些看到的“人”全是伪装的稻草人,大炮那些目标,也是木头架子,这时才知道这里早就没有人了。
一拳头打在棉花上,暴怒的日军即使想报复,现在都没有对象,
山胁正隆听到报告,说前面对方竟然早就离开时,他心里一咯噔,“不妙!”
上次他虽然没有正面对上章非,但也因为章非的原因,差点让他们被汤恩伯集团给包了饺子,还被对方追了上百里,这时他还记忆犹新。
山胁正隆一路上就有些感觉不对,这边太平静,平静的出乎意料,虽然他知道自已这次行动速度很快,也很秘密,但是对方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所以继续前进按照原计划行动时,山胁正隆是因为自已实力强过对方太多,当实力到达一定程度时,阴谋是没有作用的。
但是对方全面撤离,这代表的意义就完全不同,山胁正隆可是知道章非这个人打仗非常古怪,从不按套路来的。
这下,他不敢再往前走了,,马上命令部队就地防御,同时拖后的日军也提高警惕,防备对方突然袭击他们的后方。
在同一时间,他就把这边的情况报告给了板垣,请求指导。
要是章非这个时候在一边对日军偷袭,山胁正隆这样的防备他们还真的很难成功,说不定还会被对方拖住。
正一心等着山胁正隆得手消息的板垣,这时也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消息。
不过箭在弦上,日军又有绝对优势,板垣倒是没怎么担心他们会失败,于是命令山胁正隆,继续攻击前进,务必找出对方主力进行决战。
接到命令的山胁正隆,停留了半天让日军再次行动起来,直到深入到根据地内部,日军发现这边也看不到半个人时,知道对方早一步的已经转移。
摆在山胁正隆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继续进山,在深山中找出对方来,这点,怕是很难做到,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山胁正隆还可以做到这点,但是他很清楚现在日军的情况,在得不到半点补给的情况下,十多万大军呆不了几天。
(说明下根据地的情况,这里是泛指几个县的郊区。)
所以这点等于不可行,那么第二点就是马上撤离,虽然扑空,但是威胁对方离开了这一片地区,只要日军留下一部分军队,对方想要回来就很难,也算是达成了一部分目标。
山胁正隆在给板垣的报告时,把自已的意见也带了上去,他认为还是以稳为主,继续追击反而不利。
但山胁正隆却没有办法体会现在板垣的心情,他接任代总司令的第一次行动,怎么能这样有头无尾的结束,所以看完对方报告,板垣下令,继续进山扫荡。
日军开始对这一带地区进行彻底的破坏,发现房屋那些马上烧毁,一些不愿意离开的民众也被日军屠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