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遗憾的是,第4军前卫突击队曾突至万家岭淞浦师团部附近不过百米,但天色太黑,加之审俘不利,未能及时发觉淞浦中将,结果放走了这个最大的猎物。小$%^说^族^
听听战后俘虏的供词,就更叫人觉得遗憾。俘虏说:“几次攻至师团部附近,司令部勤务人员,都全部出动参加战斗,师团长手中也持枪了。如果你们坚决前进100公尺,淞浦就被俘或者切腹了。”
淞浦虽没被俘或者战死,但逃至田步苏后已成惊弓之鸟,无心恋战。10日凌晨,他率领数百残兵逃至甘木关。恰遇突破中国军阵地前来救援的铃木支队,终于摆脱了灭顶之灾。
至此,除个别据点少量日军残兵死守待援外,淞浦的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被歼人数多达1万多人。
薛岳兰封兵败后卧薪尝胆,终于赢来了万家岭大捷,洗雪了前耻。这一仗,既奠定了他抗战中“百战名将”的地位,也为他日后统领第9战区数万数万地歼敌开了个好头。
10月10日,国民政府国庆日。蒋介石收到陈诚转来的万家岭大捷电报后,脸上笑开了花。在一片祝贺、颂扬声中,他口授电报给前线的一兵团诸将士。
“查此次万家岭之役,各军大举反攻,歼敌逾万,足证各级指挥官指导有方,全体将士忠勇奋斗,易胜嘉慰……。关于各部犒赏,除陈长官当赏5万元,本委员长另赏5万元,以资鼓励。”
薛岳的故交,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闻讯后,也赞不绝口地称道:“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一片颂赞声中,薛岳悄然地来到万家岭战场。战火熄灭了,但脚下混着血肉的焦土,四下飘散着的硝烟和满山遍野的兵士骡马骸,仍使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悲喜交集,情从中来。
万家岭从此后便再无人家,成了数万名中日官兵幽灵出没的场所。对日军而言,这时成了名符其实的武士墓地。日本人的一个师团在这赣北的荒郊野岭化作腐土,与风雨相伴。
当时国民党军1兵团第32军141师师长唐永良少将一年后来到了万家岭,亲眼目睹了一场血战后留下的场景。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万家岭战役后,我军队和日本军队都撤离该地,当地老百姓都已逃亡,战场一片凄凉景象。战场上到处都是枯骨和破碎军需物品,战场气氛十分浓厚。”
我在战后一年所见的情况是:万家岭战场周围约10平方公里,都是矮山丛林,只有几个小村。在这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了日军和我军的墓葬。日军的辎重兵挽马驮马尸骨、钢盔、马鞍、弹药箱、毒气筒、防毒面具等等杂物,俯拾可得。许多尸骨足穿着大足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的胶鞋,显然是日军尸骨,有的尸骨被大堆蛆虫腐烂之后,蛆虫又变成了蛹,蛹变成了蝇,蛹壳堆在骷髅上高达盈尺。
万家岭西北一村,叫雷鸣鼓刘村,周围日军坟墓最多。村东稻田中,日军辎重兵马骨不下五六百具,铁制驮鞍亦多。1939年12月,日军第106师团(后又组建)将要回国的300多人,在该村停顿3天,向阵亡日军祭吊。这3天,砍树、砌台、立碑,300人足足忙了3天。
万家岭西南哔其街村,日军遗骨最多。据当地人讲,一个村民曾从骷髅中,捡拾金牙30多枚。这当然是日本兵的,中国兵镶不起金牙。
随着万家岭战役结束,现在日军的两路大军中,岗村宁次的第六、一零一、一零六三个师团都遭受重创,长江这一路的日军第十一军已经对武汉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真正有威胁的,反而是第二军。
第二军必须经过大别山才能威胁武汉,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山谷险地阻滞了日军的脚步,限制了日军机械化及重火器的威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