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第九战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调章非去南浔呢?
原来,接替张发奎的总指挥薛岳,亲自找到陈诚,要求他调一支靠的住的部队,在这一线阻击日军。
包括陈诚等高级将领,都不希望重蹈南京的情形,他们也看出了岗村下一步的意图,可以说这时的第九战区指挥官们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用章非来守卫南浔也就是出自于这样的考虑,薛岳和张发奎不同,这只小老虎更有朝气,他准备用手上的几十万大军和日军好好周旋一下。
这半个月的训练下来,部队多少有点像样了,最少军容方面有很大的改观,章非这一路上没有放弃锻炼这些部队,友军看到这些人浑身泥巴时还以为从什么地方退下的败军。
就连日军那些间谍,也不清楚这支是什么样的部队,反让章非无形中避过一劫。
日军情报部门专门派出了一支暗杀小组,目标就是章非,那些细菌武器已经被暗中送到美国,正等待检验结果出来,日军方面想销毁这些东西的目的是没有可能。
拿下九江,冈村中将的目光自然投向了中**第二线阵地。
8月1日,冈村下令日军第106淞浦师团自九江南下,攻击金官桥一线中国守军。
同时令沿江北进攻广济、黄梅的第6师团加紧进攻。长江南北两岸,第11军的2个先头师团向南、向西张成“八”字,一路猛攻过来。隆隆的枪炮声一时震动长江。
冈村宁茨不愧是日军中的一张王牌。占踞九江,他不是直接向西猛攻,取捷径震摄武汉,而是自湖口、九江南下,企图攻占德安、南昌,再西趋长沙,截断粤汉铁路,对武汉形成战略大包围。
此举,不但能消除左翼薛岳数十个师的威胁,而且从战略上先求截断武汉退路,彻底动摇中国守军意志,求得最终合围中国数十万重兵。
冈村的大战略果然起了作用,蒋介石也看出了冈村的阴险。为避免南京惨祸在武汉重演,也减轻军委会负担,蒋介石定下了疏散撤退的决心,8月3日,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政治部发表文告,劝导武汉民众疏散。
次日,湖北省党部发表《为疏散武汉人口劝告民众书》,要求市民百姓和除军委会外的政府其它机关从速撤离。接下来的几天,一股新的溃潮又在武汉泛起。
与蒋介石相比,第二线总指挥薛岳将军心情却要好一些。张发奎卸任,使江南战事更多地落在了他的肩上,但他能指挥调动的部队,却陡然增加了好几个军,这使他信心大增。
数月前兰封会战放走了土肥原,他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踌躇满志地要在南浔线上大干一番。
薛岳在国民党中,是个传奇将军。他出生在广东乐昌,原名薛仰岳,说起这个名字,有一个故事。
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第二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他父亲看着这个呱呱坠地的儿子,起了个薛仰岳的名字,希望他长大后能以岳飞为榜样,精忠报国。薛岳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后,自己将仰字去了,索性就叫薛岳。
1926年北伐时,他还不到30岁,就担任第四军副军长之职。“七?七”事变以后,他曾三次向蒋介石请缨杀敌。薛岳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指挥部队在河南、上海、南京一带打了几次漂亮的歼灭仗。
张发奎被靠边站后,蒋介石、陈诚命令他指挥20个师,在九江至南昌一线打阻击。九江至南昌铁路称南浔路。战前薛岳带着参谋班子,在南浔路来回三遍地看地形,他们发现南浔路东边的庐山以南崇山峻岭,山连着山,山树茂盛。便设想着在此搞个八卦阵,将敌人引到这里来打。
作战会议上,他指着沙盘对几个军长说:“你们看到没有,庐山下面的小山头我们可以撒网捕鼠,敌犯右则中左应,敌犯左则中右应,我则可退可进,敌进**阵,叫他有进无出。”大家十分赞同他的这个方案。
8月1日,日军106师团作为主攻先锋,首先向金官桥发起攻击。连续2天,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并不急着投入兵力,而是以全部炮火和助战的日机,对金官桥守军阵地狂轰滥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