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人多未必有用
白崇禧大概理解了章非的意图,小心思丢开的小诸葛,确实很厉害,他看出了这个计划的弱点。
章非的整个计划很有见地,也确实可行,但是白崇禧发现,眼前这个年青人不这么相信友军,单靠他们这点军队,是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第六师团的。
对此,白崇禧语重心长的告诫章非,“章将军,武汉会战关系全国,马当更是武汉之门户,如此重要时刻,我们要拿出最大的力量来打好这一仗,虽说地方部队战斗力差点,但是在这关键时刻,能尽一份力量,就多一点胜算。”
这点其实白崇禧是猜错了章非的想法,他不是看不起地方部队,而是不希望这些部队在这里无谓的伤亡,部队少毕竟比较灵活,特别是这样的阻击战中。
不过白崇禧的话也有道理,章非发现自已想的还是太简单,战争岂能没有代价,岂能没有流血牺牲的。
白崇禧的计划是,章非原来的部署不变,但是阻击部队改由别的部队担任,78师撤回马当,做最后的总预备队。
真正担任阻击的是79师和刘多荃第四十九军,四十九军多数由东北军组成。
另外,调第十六军协助守卫香山,这样一来,就能集合六万大军和日军第六师团作战,如果按照章非那个计划,再用马当和长山炮台协助防御,这里就能拖住日军一个月到三个月。
这些部队全部由章非同一指挥,可以说白崇禧是很看重他的。
章非听后半天没有吭声,这个计划表面上确实不错,但是和他的想法还真的南辕北辙。
军队多了,先别说这些将领会不会听他指挥,即使会,现在这个情况,连基本的协调都做不好,等于瞎指挥差不多,阻击日军说的简单,没有一定战斗力如果去拼。
章非可是去看过十六军的情况,很多新兵连枪都没有摸过,简单训练了一到二个月就派上战场,这样的部队去打灵活多变的阻击,根本就不可能。
不过白崇禧的这个办法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稳妥,用人数来弥补武器等不足,章非一时也难以决定,“既然这样,就按照白长官的想法先试下。”
白崇禧无语的看着章非,战争可以试的吗?
送走了这位白长官,章非感觉头大无比,六万部队,怎么指挥,他还真没有这个本事,连部下都不了解,谈何去取得胜利。
乔芸看出了章非的为难,所谓旁观者清,“章非,其实白长官的意思不过让你挂个名而已,具体的作战部署,上面自然会做出的,完全不用你去担心,不信你等两天就知道。”
不得不说,在这点上乔芸还看的真准,就在白崇禧离开后的第二天,武汉统帅部就下发了新的作战部署。
整个计划和白崇禧商量的差不多,部队的具体指挥也不需要章非负责,不过下达命令的名义,是江防总指挥部而已。
这对章非来说总算松了口气,他不是怕担这个责任,而是确实没有办法去指挥这些部队,想想看,第十六军是湘军,四十九军是东北军,79师是中央军,加上78师,海军三个大队,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是他一个根本没有什么资历的人能压制的住。
就在武汉会战如火如荼时,远在东北却出现了一件令世界震惊的大事。
在日军毫无准备下,苏军突然占领了张鼓峰,在山上构筑工事,布置铁丝网。
已经把东北划为伪“满洲国”、把朝鲜作为自己殖民地的日本人不干了。
日本人认为,苏军占据张鼓峰等于拥有了可以控制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略要地。
但是由于日军正准备进攻武汉,各路日军正作频繁调动,难以大规模地与苏军冲突。
大本营只好命令日本关东军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同时内阁指示日本驻苏大使重光葵与苏联进行调解。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19师团(尾高中将)出动。
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