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还有人很关注章非,这个人就是戴笠。.尒.説.蔟.
和日本人相比,戴笠无疑更加了解章非手下的实力和能量,这次袭击真正的大快人心,可惜不是军统做的,虽然外面很多人把这份功劳挂在他们的头上。
那天校长问起,戴笠就没有半点隐瞒,坦诚的承认军统现在在上海的力量是做不到这点的,时间、地点的把握,撤离时的无声无息,就是现在,他都还没有明白对这怎么做到这点的。
当时海边的情况戴笠调查之后很震惊,这里几十里外的船只一艘都没有逃掉,但是就是没有发现这些人,而且对方是怎么突然出现在日军军舰上这点,也让很多人想不清楚。
现在,这个功劳稀里糊涂的挂在军统头上,戴大局长没有半点的高兴,他有发电报问乔芸,但是对方没有回电。
这一来戴笠也搞不懂究竟这是谁下的手,搞暗杀,军统很有一套,更别说还有一个暗杀之王陈在上海,他很佩服这次行动的人员,如果能拉到军统就好了。
这次朝香宫鸠彦的死,真正的八方云动,章非一行却很安逸的在舟山,日军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眼皮底下还有这样一个根据地。
这件事过去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平息,但是上海那些日本特工们,并没有放松追查,土肥原到来之后,慢慢把目光锁定了章非一行,这位日本特工头子,他让南造云子等人明面上停止调查,全部转入到暗中。
可惜,章非根本没有继续行动,让土肥原的很多布置全白用功。
台儿庄战役结束,李宗仁为此赢得了抗日英雄、抗日功臣、抗日名将三顶桂冠。
1938年4、5、6月份,全国报纸第一版都是介绍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事迹,有人说,1938年,是李宗仁年。
日军在台儿庄惨遭打击后,大本营内部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教训是小看了中国人。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大将寺内寿一命令冈部参谋长,率领桥本作战部长等近百人,来到济南,开设名叫大本营派遣班指挥所,指挥和协调南北两军会攻徐州。
总的计划是从北平、河北、山西、蒙古、江苏、安徽等地,增调13个师团,共30万人,分六路以徐州为中心,实施大包围,大围歼。
具体实施战法,是以师团为单位包围,13个师团加上原10个师团共23个师团,约60万人,组成12个包围圈,还增调了150架战斗机,日军为防止中国军队判断出他们的战略意图,采取远距离迂回战术,开始不同小股中国军队战斗。
南线第九师团、第十三师团沿浍河、涡河西进,由蚌埠、蒙城、阜阳、太和、永城、丰县、沛县等在西侧包围徐州。
矶谷师团、坂垣师团等六个师团,由临沂、峄城、邳县、睢宁、宿县等在东侧包围徐州。
5月9日以后,蒙城、单县、金乡、沛县、菏泽等地被日军占领,5月16日,南北日军达成大包围圈,两天后形成对徐州12个包围圈。被包围的中国军队插翅难飞。
蒋介石开始不知道敌人下这么大本钱,对徐州志在必夺的决心如此之大,想在台儿庄大捷后,再来个徐州会战,命令白崇禧拟订了徐州大会战计划,调集第二军、二十二军、四十六军、六十军、六十八军、六十九军等,加上原来第五战区兵力,共计60万,大军云集在徐州地区,大有人满为患之感。徐州街上全是当兵的,一时吃住成了大问题。
对于蒋介石的计划,李宗仁和白崇禧商量,认为****云集在徐州地区,正中敌人下怀。
日军机械化部队和一大批新式飞机,正愁找不到集中目标发挥。****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打阵地战、歼灭战。若自不量力,盲目与敌人拼消耗,必蹈淞沪、南京战场的覆辙。
****兵力有限,装备又差,不宜进行徐州保卫战。
李、白将商量结果报告蒋介石,蒋介石也收到情报部关于日军向徐州增兵40万的报告,同意李、白撤出徐州地区。
5月18日各部人马已撤退就绪,午夜,李宗仁率领战区司令部放弃徐州,经宿县向西南方向撤退。5月19日中午,日军占领徐州。
早在国民政府撤出南京迁都重庆后,中央首脑驻节武汉之初,蒋介石就和同僚们开始制定保卫武汉的作战方案。
没多久,统帅部出台的《第三期作战计划》,体现了蒋介石保卫武汉的决心。
而且,他们边订计划边行动,构筑了马当、田家镇、黄鄂三大要塞的计划,并且正在实施之中。
武汉外围东起葛店,西迄新沟,南抵贺胜桥,北达道士店的上千个钢筋水泥工事也已陆续竣工。
蒋介石对武汉保卫战的破敌之策,最后确定为:徐州作战后,主力退至皖西、豫中,并根据中原形势,在汉口的长江以南成立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
江北的鄂北、皖北、苏北仍为第五战区。江北的马当要塞、湖口对岸及田家镇要塞,还有武汉卫戍区等,均归第九战区指挥。
总的作战方针是:以主力在武汉外围,凭依江南之鄱阳湖、九岭山、幕阜山和江北之大别山、桐柏山系长江两岸之丘陵、湖泊地区,进行持久作战,以牵制消耗敌人,粉碎日军的进攻企图。
保卫武汉的兵力定为110个师120万人马,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的作战部署为:
第五战区:
(一)孙连仲之第三兵团,位于大别山以北之六安、叶家集、商城、固始、横川地区,阻敌西进和防止敌横越大别山。为迟滞敌之行动,已将这一地区之公路予以彻底破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