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儿昨夜怎么跑去琅環玉洞了?”此时王语嫣吃过药,身上疼痛已减轻许多,胸口的窒息感,随着存想任脉和手太阴肺经两路经脉,已减轻许多。
王语嫣弱弱的说道:“昨夜妈和表哥都去休息了,嫣儿却觉得精神饱满,内力充沛,想到少林派有一个一苇渡江的轻功,便想在太湖上试试这一苇渡江…”
李青萝一脸无语的看着王语嫣,但想着其不过七岁,如此心性也属正常。再者,若非王语嫣恰好撞到那黑影,自己不知何时才知道琅環玉洞早已暴露,等危险找上门了,能一死了之算是幸运了。
若无穿越者,这个世界保持原来的轨迹发展的话,李青萝至死也不曾有过太大危机感。大致原因:
第一,曼陀山庄在苏州不过是收拾一些负心汉,却从不过问江湖上的事,常人只以为是个富人庄院;
第二,除了与慕容家是姻亲关系对方听说过,却从未领对方进琅環玉洞参观;
第三,江湖中只有丁春秋知晓,但此处对其从来都是开放的,他自己没必要,也不会宣之于江湖(鸠摩智是个意外,而且李青萝并不知道这个人);
第四,太湖历来为慕容家势力范围,且还施水阁响彻江湖,一般匪类不敢到姑苏慕容势力范围进庄抢劫,武林高手想偷秘籍只会想到还施水洞。
但是,此时有三个穿越者打破原先的轨迹,更是被李青萝亲自撞见盗书贼,甚至险些令王语嫣命丧当场。慕容复现今不过是个父母双亡,尚未及冠的半大小子。为求自保,李青萝不得不逼着自己想办法提高武学修为。
李青萝听王语嫣提到轻功,却是想起帛卷里的凌波微步,但苦于自己之前对武功不甚上心,这通篇的易经方位实不知该如何练起。本想着过得几年便让王语嫣研究易经,再慢慢习练。
往日里她甚少与人动手,觉得判断轻功步法的好坏高低,不过是赶路时所耗内力多寡之分,未曾发觉这步法轻功的神奇之处。今日她与黑影交手,若非凭借丁春秋所授之步法轻功与之周旋,怕是坚持不到三招便要毙于对方掌下。
李青萝心想:帛卷中李秋水所留文字,对丁春秋颇为不屑。其中记载的北冥神功确实比化功大法高明无数倍,想来这凌波微步定然比丁春秋所传的轻功步法高明。今后若遇强敌,自可凭此保身避敌。
转头看向慕容复到:“复官既已看过帛卷,定知其后的凌波微步,学此步法,需得熟记易经方位,你可有法子吗?”
慕容复早就想提凌波微步,但既然帛卷已赠予李青萝,她未主动提,自己也不好开口。此前研读,心中早已有成熟的想法。此时李青萝主动提及,便答道:“甥儿虽不能将易经方位尽数记住,但也有个取巧的法子。请舅妈命人准备一些东西,稍后到练功房甥儿自有安排。”
李青萝这几日对他感官甚好,闻言便安排一名婢女前去准备。片刻女婢回来复命,称已按表少爷要求准备好了。在王语嫣的强烈恳求下,只得带上她一起,三人前往练功房。
此时练功房地面上,铺满了一张白色大布,布上撒着一层面粉,旁边几根一米左右的竹竿,放着一块毛巾,毛巾上是一个盆,只是这个盆被人用剑削去一部分,剩余部分,距离盆底只有四五公分。盆内墨汁约为一半高度。
慕容复见已按自己要求做好准备,也不再卖关子,请李青萝将帛卷取出,卷轴上既绘明步法,又详注《易经》六十四卦的方位,此时对照着指出第一步所在,用竹竿圈出,慕容复左脚蘸上墨汁,踏在圈出位置上,将内力运至脚底,将墨汁浸透至白布上。又请李青萝指出第二步所在……
李青萝看到白布上第一个脚印,便知此法可行。但有时卷轴上步法什怪,走了上一步后,无法接到下一步,直至想到须得凭空转一个身,这才极巧妙自然的接上了;有时则须跃前纵后、左窜右闪,方合于卷上的步法。
慕容复用另一根竹竿,沾上墨汁,在两步之间,画线贯穿,线上再绘上箭头。两人配合速度颇快,王语嫣在一旁不甘示弱,一会儿帮着移动装有墨汁的盆和垫子,一会儿帮忙画线打箭头。到了饭点,婢女将饭菜送到练功房,两人也未曾吃上一口,只王语嫣被逼着吃完饭,将药喝了才允许加入画图队伍。直至戌时将尽(晚上9点左右),才将卷轴上所绘的六十四卦步法,自“明夷”起始,经“贲”、“既济”、“家人”,一共踏遍六十四卦,恰好走了一个大圈而至“无妄”,至此全套步法已然全部拓于白布之上,三人均感身心疲惫。草草吃完饭后,便各自回房休息。
次日,三人如前日一般来到练功房。婢女已经将房间收拾干净,并将步法图多余部分裁剪后,平铺于地面,四角分别固定。李青萝将第二幅图心法口诀,经脉走向誊抄于纸上交给慕容复,自己则先练了一会儿小无相功,惊喜的发现内力竟毫无滞碍,修习小无相功比之前快了数倍。
小无相功和北冥神功本就出自同源,只是侧重点不同,使用方式不同而已,两者产生的内力若以北冥神功经络运行,则是纳人内力,尽归己用。若以小无相功经络运行,则可据此使用各家各派武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