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已经进行了三天,加德兰德人傻傻的配合帝国军完成了最后的准备,他们将大量的兵力运送至特里尔,并分兵三路,一路直取麦卡修斯高原前线城市加特兰,一路扼守特里尔随时支援另外两路,还有一路向北进发,试探性进攻艾克隆。
驻守特里尔的是加德兰德第三兵团的两个军,指挥官是加德兰德名将弗罗萨尔·阿西尔·康罗贝尔。由于军队系统的内部斗争,弗罗萨尔并没有被委任指挥前线的重任,只是被打发到后方过清闲日子。
这些人就是于勒要面对的敌人,而另一方面,进攻麦卡修斯高原的是由加德兰德总统亲自指挥的加德兰德第一兵团,同时参与战争的还有加德兰德空魔导师第三中队,这些就是卡尔的主要敌人。
不过这一回帝国军并没有待在阵地上等待加德兰德人的到来,而是主动出击。
帝国军的布置如下:
三个兵团共计64万兵力,也是兵分三路。
第二兵团从麦卡修斯高原出发,借由夜色的掩护迅速渡过莱茵河,袭击加德兰德驻守在加德兰德境内阿尔泰斯区的第三兵团,此时的加德兰德第三兵团还有一部分在小雷泽山地,且第一、第二兵团都进入了特里尔地区,第三兵团孤立无援。
并且根据情报人员汇报,现在的加德兰德指挥部已经认为于勒·格里斯克回到了麦卡修斯高原,并没有意识到帝国军已经诞生了第二位空魔导师王牌。
因此于勒也会率领帝国军空魔导师第一中队配合第二兵团第三集团军、第五集团军、第六集团军三个军队特里尔发起进攻,截断加德兰德人的补给线路。
第一兵团是帝国军的精锐,也是任务最重的一部,他们将要乘坐火车出发,迅速进入处在莱茵河与铁路交汇的交通枢纽城市基尔附近对加德兰德的第一兵团进行阻击。并且第一兵团利用火车铁轨强大的机动性,带走了大部分的火炮,约有八百多门。
第三兵团则是从后方城市哥达哈雷乘坐火车迅速抵达艾克隆,并在前往艾克隆的要道处进行伏击,因为是新组建的兵团,所以第三兵团想要战胜老练的加德兰德军队,就必须出奇招。
总之帝国军的核心思路就是集中优势,力图将加德兰德的主力部队歼灭在特里尔地区。
从双方的战略意图也可以看出,虽然加德兰德士兵的战斗意志高涨,但是加德兰德的高层对于这样的战争却是一种犹豫的态度,或者说,他们并没有巴哈斯这种将战斗进行到底的决心,也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只是单纯想要给巴哈斯帝国一个教训这样粗浅可笑的理由。
而巴哈斯帝国,或者说威廉陛下和首相的想法从一开始就是击败加德兰德,然后将最后一片高尔斯人生活的地区纳入统治,因此战争必须进行到底。
帝国军的计划稳步执行,第二兵团的袭击非常顺利,加德兰德第三兵团完全没有想到帝国军会主动出击,虽然也组织了顽强的抵抗,给帝国军带来了不少麻烦,但是在面对数倍于己方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都不占优,且还处于被突然袭击的情况,第三兵团被击溃,指挥官受伤被俘。
同时收到第三兵团被击溃消息的特里尔驻军想要回援,但是却被指挥部的命令按在原地,由第一兵团分出一支部队沿着莱茵河进发切入帝国军第一兵团的后方,同时将国内临时组建的民兵军团调遣至阿尔泰斯区阻击帝国军第二兵团的脚步。
另一方面,加德兰德指挥部数封加急电报催促第一兵团强行军,意图要在帝国军第二兵团回到麦卡修斯高原前占领加特兰,切断帝国军第二兵团的补给线,将其围歼在阿尔泰斯区的群山之间。但是却没想到迎面装上了前来阻击的帝国军第一兵团。
没有壕沟,没有散兵坑,帝国军第一兵团没有来得及构建任何防御工事,就碰到了加德兰德第一兵团,只能摆开架势迎敌。而加德兰德也确实无愧于大陆第一陆军的称号,顶着帝国数百门火炮的攻击与帝国军展开肉搏战。
但是加德兰德第一兵团在面对帝国第一兵团时都面临同样的窘境,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甚至他们还因为连夜的强行军消耗了不少体力,在任何一方面都不如对手的处境里,加德兰德第一兵团被击退,只能固守在一个小城镇里,用人命去构建防御工事。
而面对困兽犹斗的加德兰德第一兵团,帝国军第一兵团的伤亡也超过了预计,不过对于巴哈斯帝国来说依旧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在整个战役当中,表现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也许是新组建的帝国军第三兵团,他们的指挥官也是相当年轻的将军,通过分出一小部分兵力引诱敌军进入伏击圈中,然后将加德兰德第二兵团尽数歼灭,这不禁让人感慨这位将军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