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复活节时沙皇陛下的暗杀令吗?
还记得旧仓库里的那场代表大会吗?
1903年7月30日,俄历7月17日,布鲁塞尔一声炸响,给世界送走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03年7月31日,俄历7月18日,英法比三国报纸,在各自的某一版面随便提了一下这件事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天,尼古拉二世长出一口气,一个生死大敌就这样不起眼地被扼杀在历史的角落,一如沙皇在十五年后原本该有的下场,激不起一点波澜。
其实尼古拉二世和布尔什维克的目标是一致的,至少和斯大林一致,他们的根本目标都是让俄国强大,只是手段不同,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
就像大特务的观点一样,为苏维埃服务,是因为生于苏维埃。
尼古拉之所以镇压社会民主派,只是因为他生为沙皇。
苏联是伟大的国家!尼古拉二世非常赞同这一点,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国,席卷中东欧,成为半个世界的主人,就凭旧世界那个沙皇陛下,怎么也做不到。
而尼古拉二世面对着很多问题,但是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当俄国占领东欧和巴尔干之后,甚至当俄国成为世界霸主之后,英法美是不可能结成北约这样紧密的联合对抗俄国的,老牌帝国主义是不会自动投入美国的怀抱的,资产阶级的团结性根本发挥不出来,因为俄国自己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啊!谁当主人不都是资本家继续赚钱啊!为什么要对大洋彼岸的暴发户摇尾乞怜?何况俄国并不想把英法变成被俄国控制的国家,沙皇陛下很乐意帮助英法维持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充当欧洲列强的掘墓人。
尼古拉二世现在在俄国做的事情,是从根本上改变未来一百年世界格局的大事情,因为尼古拉将从根本上把美国,这个尚未诞生的世界霸主扼杀在摇篮中。
尼古拉二世看过一本小说,其中认为美国资产阶级当真是高瞻远瞩,从百年前就开始谋划世界,从一战到二战,从冷战到亚太再平衡,整个世界都在他们的算计之中。
然而尼古拉二世要说,这样实在是太高看美国了,跟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没两样。
至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美国确实存着削弱欧洲列强的想法,但根本没有想当世界霸主的幻想,先不说他们根本不能预料战争将持续这么长时间,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地方是算计不到的,这就是俄罗斯帝国!
如果说,美国资产阶级能够算到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不仅会爆发革命——而且还会进而发展成社会主义革命,那尼古拉二世真的怀疑他们开启了上帝视角。
如果按照俄国不爆发革命的结局来推演,一战之后英法俄三大协约国必将全面控制欧洲,美国想要扶持德国做欧洲的定时炸弹根本做不到,德国西边直接面对法国,东边直接面对俄国,大家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的乐土,我们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好,你想进军莱茵、吞并奥地利,估计一开始就被扼杀在萌芽中了,即便有了发动战争的机会,那你先打法国还是先打俄国?打哪个都会被另一方推死……
5月份斯托雷平上台之后,也就是芬兰的代表来到圣彼得堡请愿的第二天,1903年5月17日,斯托雷平内阁采取的第一项措施,也就是尼古拉二世所称的“芬兰人民的好消息”——取消芬兰的俄罗斯化措施(反正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芬兰语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保持芬兰的高度自治地位,并且划设芬兰自由贸易区,建设从赫尔辛基到凯米湖的铁路等等发展经济的举措。尼古拉二世表示,要把赫尔辛基建设成“芬兰湾不亚于塔林的贸易大港”“欧洲的文明城市”“北欧大地的白色梦乡”。
“芬兰是俄罗斯帝国的第二扇欧洲之窗。”
俄罗斯帝国政府将整个芬兰列为自由贸易区,取消进出口商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并且允许芬兰的赫尔辛基、图尔库等各个港口在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的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整个芬兰的全部港口都成为***,以吸引外国资本、促进芬兰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
同时俄罗斯帝国政府在芬兰提出了兴建铁路系统和公路系统的计划,繁荣芬兰的经济和交通——同时也防止享受高度自治和优越经济待遇的芬兰人民过于自信,产生了什么得寸进尺的想法。
帝国政府大大降低了芬兰的税率,以提高芬兰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芬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帝国政府甚至表示,15年后,芬兰大公国无需向中央政府缴纳财政收入,可以完全自由支配。俄罗斯帝国政府还鼓励国内资本家在芬兰投资,也鼓励芬兰人向俄内地销售商品和粮食,让庞大的俄国市场与芬兰相得益彰。芬兰得到的待遇就像今天的港岛一样。
尼古拉二世这样告诉满心欢喜的芬兰代表——
“加入俄罗斯给芬兰带来了很多好处,帝国政府给了你们很低的税率,强大的俄罗斯军队给予芬兰以保护,使其再也不至于成为战场。长期的和平让芬兰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各种工业在芬兰的土地上被建设起来,各类学校林立,而芬兰人的生活水准也远高于其他的俄罗斯人。受惠于现代化的农业,即使最穷苦的芬兰人也可以享受咖啡、面粉与糖,这样的生活让俄罗斯人向往不已。
尽管如此,现在,我们也没有剥削掠夺芬兰人民的想法,帝国可以供应给芬兰充足的资源,提供庞大的市场,以及最宝贵的和平与安全,帝国也容许芬兰的自治,也不用芬兰上缴财政收入,但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希望芬兰人永远不要妄想脱离俄罗斯独立!”
“芬兰永远忠诚于芬兰大公,陛下!”芬兰代表非常诚恳地说道,完全是真心话,弱小的芬兰自知根本没有对抗俄罗斯帝国的实力,尤其是当前俄国中央政府控制了维堡和卡累利阿地峡,又向芬兰的土地大量增兵,芬兰人知道俄国可以用等同于芬兰总人口的军队来蹂躏自己,当前以及今后——只要俄罗斯帝国不如历史上坍塌——这个安宁的北欧小国的人民很愿意生活在俄罗斯帝国的羽翼之下。
事实上,尼古拉二世对整个芬兰经济都有着彻底改革的计划,他要把芬兰打造成后世的梦幻国度。土地改革、工人待遇、民众福利等等,他都按照芬兰独立后推行的举措制定了预案,不久之后就要推行到芬兰,让芬兰人民把他当成心中的偶像。
……
尼古拉二世在国内迈出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他的第一块试验田不是俄罗斯本土,也不是乌克兰,而是北方的芬兰大公国。尽管帝国政府表示未来芬兰不用向中央上缴财政收入,但这有一个15年的期限,也就是说1918年这个措施才会执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了。所以在这15年间,芬兰仍然会向俄本土输血。第一次世界大战赢了一切都好说,要是俄罗斯帝国还是崩溃了,那可什么都没有了。
尼古拉二世以1917年底芬兰独立之后采取的建设福利型(也不像战后西方的福利国家,芬兰的财政收入不但没有受影响,还发展了经济,团结了国民)国家的措施,在芬兰施行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举措。缔造一个真正的现代社会。
芬兰大公国1903年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国,农业人口占66%,而这66%的农业人口中无地佃农占76%,贫富极其悬殊。而尼古拉计划推行的社会改革举措中,这76%的无地农民,就成了他重点关怀的对象。
在芬兰施行土地改革,是整个俄罗斯帝国土地改革的前奏,可以让整个俄国社会和俄国农民感受到变革的巨大力量,尤其是要让俄国农民都知道希望就在不远的将来,当声势浩大的赎回割地措施以及私有化土地改革和斗争在全俄各地蔓延之时,与贵族对抗的帝国政府迫切需要农民的大力支持与响应,才能取得全俄收回割地斗争和私有化土地改革大战的胜利。
1903年8月1日,就在俄军入侵外蒙古之际,尼古拉二世颁布了《芬兰土地改革法案》,规定由帝国政府和芬兰大公国政府先垫付资金向土地所有者买下土地交给耕种的佃农,再由佃农分年偿还。
尼古拉二世宣称:“《芬兰土地改革法案》将彻底改变芬兰农村贫富悬殊的局面,我的目标是,到1914年,芬兰农村小土地占有者要占农业总人口的90%以上,彻底解决芬兰的无地佃农问题!”
芬兰议会对这一法案有所抵触,然而在帝国政府控制的新闻媒体(新闻审查制度还在实行)的大力宣传和中央政府派去的宣传人员的大肆宣扬之下,整个芬兰都知道了这件事,一时间芬兰农村彻底沸腾了,全芬兰的佃农举行各种集会,表达对法案的支持。
就连芬兰社会民主工党(4月16日中央政府剥夺芬兰维堡时该党试图组织罢工和集会,结果被俄军镇压,5月17日帝国政府宣言尊重芬兰自治,建设芬兰自由贸易区,该党表达了有限度的支持)也称赞:“沙皇陛下的这一法案,是真正为芬兰人民谋福利的法案。”这是他们第一次对沙皇使用敬语。
这种情况并不令人讶异。1861年改革初期,很多流亡海外的俄国异见人士也大赞沙皇和政府的英明,然而后来他们看清了沙皇政府的真面目,继续反对沙皇。
而这一次尼古拉二世的举措尤为彻底,俄军甚至派出分队进入芬兰农村,镇压意图抵制法令的地主和贵族,农民们头一次觉得俄罗斯军队是如此亲切的存在。俄军进攻妄图负隅顽抗的地主农庄,没收激烈反抗的地主土地,迫使那些心存妄想的地主贵族乖乖交出应被赎买的土地,同时悻悻然地接过政府的赎买款。
事实上,俄军在芬兰强制推行赎回土地的土地改革,完全就是为全俄土地改革中镇压可能反抗的贵族地主所做的一次总演习。
帝国政府控制的报纸向整个俄国报道了芬兰所发生的一切。人们谈论最多的就是芬兰土地改革,村社农民们对沙皇的崇拜和期望更高了,他们迫切地希望沙皇陛下把同样的措施推行到自己所在的乡村,拿回四十二年前被贵族老爷强占的割地。
俄国贵族地主感觉到了一些异样,但他们阻止不了,对此只能望洋兴叹,惴惴不安。
而此时赫尔辛基的芬兰议会,却非常倔强地不批准法案,利益受到严重侵犯的贵族地主,仍然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固执地与帝国政府对抗,企图阻止法案的通过——哪怕法案已经在事实上在芬兰各地开始声势浩大地执行了。
芬兰陷入了宪政危机,似乎与历史上导致瑞挪联盟解体的挪威宪政危机相仿。然而不同的是,芬兰人民并不站在芬兰议会这一边,反而拥护推行改革的俄罗斯帝国中央政府。违背人民利益的芬兰议会,被选举它的芬兰人民抛弃了,没有人去理会议会的态度了。
尼古拉二世一不做,二不休,在芬兰议会势穷力竭之际,给了现在的旧议会致命一击。
1903年9月5日,斯托雷平内阁又发出了《芬兰议会改革章程》,宣布废除现在芬兰的四等级议会,包括女性在内的所有公民,不分财产多少,一律获得平等和普遍的选举权。
芬兰人民可能是东北欧最具有民主精神的民族了,历史上到1905年革命期间,芬兰社会民主工党就领导了大罢工,迫使沙皇恢复芬兰自治,实现了包括女性在内的公民普选权。
而就在此时,尼古拉二世扶持芬兰亲俄势力,成立了中左翼政党芬兰友谊党——“芬兰人民的友谊”“芬兰和俄罗斯的友谊”,分流和削弱了芬兰社会民主工党的影响力。该党是尼古拉二世计划未来构建的国家主义体系的一员。
俄军很快又强行解散了拒不服从的芬兰议会。没有引发骚乱,人民已经抛弃了那个议会。
10月,帝国政府要求芬兰自治政府实行8小时工作制,同时空降了关于工伤事故、年老和残疾者的保险、产妇补助、贫穷儿童的照顾和失业救济等一系列法律。芬兰富裕的经济有能力实行这一庞大的福利计划。配合土地改革和议会改革,整个芬兰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改造了,芬兰消除了爆发革命与动乱的基础。
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的策动、民族主义者的挑拨和俄罗斯帝国再次推行俄罗斯化,芬兰的社会动荡不安,俄罗斯帝国的统治极不稳固,芬兰不但被德国渗透,而且给不了俄罗斯帝国任何帮助,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还有反抗帝国的威胁,最终使俄罗斯帝国在芬兰消耗了大量精力却适得其反,最终帝国崩溃后芬兰在1917年12月6日独立。
而现在这一切不会发生了,芬兰会成为俄罗斯帝国在战争中一个有力的助手。在种种改革举措幕后,俄国悄然开始了在芬兰的第一次系统的征兵工作——之前的征兵都是零散征召芬兰人,以营、团为单位塞到俄国师中,并没有考虑组建芬兰的战略战役集群,本年征兵员额不大,仅仅只有两万人,将武装起“芬兰军团”的第一个师,士兵的待遇比普通俄罗斯士兵的待遇高上不少,这是为了让芬兰人能不怀着抵触心理参军。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将是驻防普斯科夫省——俄军推进了芬兰土改,芬兰军队又反过来帮助俄罗斯帝国本土的赎回割地措施,实在是双赢。而今后,将有三十万精锐的芬兰军队,在立陶宛同德军作战。
……
“1903年芬兰土地改革……可以看作1905年全俄土地改革的一次总演习。”
——《太祖选集》
……
“陛下,您这种措施真是一种绝妙的方法!”
赞美声背后,斯托雷平看出了尼古拉二世的另一个目的。
“这是借鉴你的想法。”尼古拉二世不是在自我谦虚,这一招,斯托雷平是鼻祖。
斯托雷平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由于短视的俄国上层集团的阻挠未能成功)是推行西部九省自治(不包括俄属波兰),这一措施如果成功推行,将会大大稳固俄国西部的统一。
自治怎么会稳固统一呢?这就要说到西部九省的社会结构,西部九省是今天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波兰第二共和国在寇松线以东的领土。上层是波兰贵族,占人口多数的中下层却是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东斯拉夫三族是一家,大家关系好,那么我让你“自治”了,那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不就翻身做主人了?那西部九省在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手里,不是比给波兰贵族掌控靠谱多了?
尼古拉二世在芬兰的措施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有一个更相似——几乎相同的例子就是我国治理高原地区。
打倒欺压百姓的高原农奴主/芬兰地主,解放备受压迫的高原农奴/芬兰佃农,在高原百姓/芬兰人民中推行民主和福利,同时高原/芬兰是地广人稀的地区——那么人都是会感恩的,高原/芬兰自然感激不尽,再也不会搞什么独立了,独立只是一小撮人的春秋大梦,社会基础已经消失殆尽了。
不过芬兰是个特例,毕竟芬兰人少,和俄罗斯帝国比太小了太弱了,就算全国造反也没什么作用,而且芬兰经济又好,北欧“梦幻国度”在近现代都是爱好和平的,所以芬兰人比较知足,很容易就搞定了,换了波兰人,那就很头疼了。
现在芬兰地区的隐患消失了,一战不用担心芬兰了,虽然整个俄国的民族矛盾还远远没有消除,但是至少稳定了一个地区吧?有进步总比没有好,也可以聊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