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科院召开了紧急会议。
这次会议在华夏科院都是最高级别,因为,华夏科院的几百名院士除了几个实在是身体不行的老一辈没有出现之外,几乎到会率是最高的了。
科院内外为此戒备森严。
安检人员已经连续忙碌了数天,一位颇有名气的科学家的学生代替老师前来参会,被无情的拒绝在门外。
一位因为拒交手机的科学家受到了他所在管理机构的严词斥责,一位匆匆赶来,试图开车进入科院大院的科学家,差点被当做恐怖分子当场击毙。
附近的几条街都戒严了。
市民们有些大惊小怪了,即使世界科协的第十次大会在此举行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严格管制。科院附近的公园都因此关闭了。
离科院数百米的距离的小区都由安保人员接手了——以前,一直是小区物业在管。
有不少人纷纷猜测,华夏科学界一定有重大的事件了,各媒体的记者纷纷出动,但是,他们一无所获,所有与会无关人员根本无法靠近那里。
有记者采用飞行器携带的摄像机试图进入,刚飞上空中十几米,就被不知何处飞来的“不明飞行物”射中坠地了。
科院的新闻发言人没有现身,对于此事,科院的唯一官方解释是——事关重大。
联邦最高科学奖的几届得主都出现了。
研究核能的某科学家很茫然,要不是科院元老李青松亲自打电话,说什么他也不会来参加这次会议,因为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人,而且是一个并未到会的年轻人。
研究载人航天的某权威也来了,绕月工程现在已经进入攻坚的关口,但他还是来了,因为,整个项目内有三个有资格参加本次会议的,一个躺在了病床上,一个已经在过去的一周内没有哪天睡觉超过三小时的,他只好匆匆安排一下项目的事情,自己来了。
某科幻作家也来了,因为他写的硬科幻曾经一度在科学界引起重视,许多猜想似乎都显示出了这位作家的科学功底。
研究某粮食的老科学家也来了,他刚从实验田里上来,就被邀请到了这里,而他的实验项目,已经取得了进一步的证实,正是急于推广的关键时候,可他还是来了,因为邀请他参会的人员透露了一点风声。这位老科学家顿时来了兴趣。
所有的人员都被严格或者温和一点的警告,本次紧急会议的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外泄!被严格警告的是与会人员的相对年轻一代,至于那些已经年老且声名在外的大科学家,只需温和的说一句,早已久经培养的他们自会守口如瓶!
每一位参加会议者都有一个麦克风,这意味,这次会议,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主席台上有大投影白板,这意味着,这次会议,是有直观资料的。
如此严格的会议却在匆匆忙忙中开场了。
首先是科院元老李青松的助理一边展示投影,一边提供了一份关于某个人物的报告,这位助理面对着几百名与会人员,宣读一份资料: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一个人,这个人,他叫王晓明,华夏人,现年二十三岁。目前长居天海市,是我华夏亿万青年中毫不起眼的一员。”
几百人静静的听着,这个平常的开局,再普通不过了,那些久经世事的科研者都觉得没什么特别。
至于投影上那个普通的华夏青年,他平凡的样子,似乎根本无法引人注目。
“但是——”他话锋一转,“如果我说出他的网名,你们或许知道他,他叫小明教主!”
众人立即哗然了,原来投影上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就是风靡一时的小明教主!
但作为有身份的科学家,哗然还是很快安静下来了。
李青松也坐在台下,所有人的反应都在预料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