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刚发现官兵的时候,韩无风就有些担心纳兰元述是否来了。对清兵,韩无风并不畏惧。虽然他们装备了洋枪,但是只要不被许多洋枪齐射,韩无风自信自己是能够躲过的。
可是,纳兰元述不同,他不仅修为高于自己,手中的棍法更是凌厉无匹。而且,纳兰元述做事强势、果决,是个十分难缠的人物。若非如此,清廷也不会派他到广州。
事情还是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就在韩无风快要逃出咸虾栏时,纳兰元述出现了。他用一根猛烈的投掷表明了自己的存在。在听到风声的一刹那,韩无风就知道,这是纳兰元述的手笔。
三天前,两人在韩府有过一场比试。当时,两人比斗棍法,打了十几分钟,最终平分秋色。从场面上来说,韩无风并没有输,但他知道,自己终究还是差了纳兰元述一筹。比试之后,纳兰元述安然无恙,而他却快要脱力了。
纳兰元述离开后,韩无风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总结了比斗的经验,以他超强的领悟力,纳兰元述的四门棍法被他揣摩了七七八八。同时,韩无风也搞清楚了纳兰元述的发力技巧。现在的他比起之前,实力可是增长不少。
纳兰元述并不知道这些,即使知道,他也不在意。纳兰元述是满人出身,祖上是正红旗贵族,家中条件甚是优渥。满清立国两百多年,如今的满人已经丧失了当初的勇气和血性,特别是那些出身富贵的满人,他们不事劳作,只知道遛鹰玩鸟斗蛐蛐,完全成为了国之蛀虫。
纳兰元述却不一样,他从小就对武术深深地着迷。为此,他家中请了不少武师。纳兰元述天资非凡,从那些武师身上,他学会了不少的功夫。当时,愿意投在别人门下的武师修为高不到哪里去,纳兰元述在没有名师指导的情况下,硬生生的练成了暗劲。后来,他又机缘巧合之下得到四门棍法,从此他的武道之路更加顺通。
凭借着四门棍法,纳兰元述打遍江北无敌手。二十岁时,他投身军营,依靠着过人的身手,他屡立军功,一路直上,成为广州提督。尽管只有三十多岁,纳兰元述手上的人命就已经近百了。
咸虾栏外,韩无风和纳兰元述相距十几米。两人都端着竹棍,注视着对方。此时已经是凌晨五点,天上的月亮已经落下,东方天际,启明星已经悄然出现。
一阵风吹过,卷起了地上的尘土,韩无风站在下风向,眼睛微闭了一下。纳兰元述看准这个机会,出招了。他双手握住竹竿,用力一震。他手里的这根竹竿有三丈长短,在他的震动之下,竹竿指着韩无风的一端好像是灵蛇的头部,开始摆动起来。竹竿的顶端朝着韩无风的身上点来,速度极快,韩无风的喉咙、肩部、胸口、腰部、胯下都在竹竿的笼罩之下
韩无风退了几步,轻轻避开,同时,他竖起竹竿,用力一挡,将纳兰元述的竹竿隔开。空心的竹竿相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纳兰元述的竹竿太长,韩无风一时之间只能抵挡。三丈长的竹竿在纳兰元述的控制下灵活极了,挑、点、拨、抽、劈无不随心如意。他的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强大的力道,在震动之下,这股力道变得更加的强大。
韩无风死死的盯着竹竿的顶端,同时不断后撤。他手中的竹竿灵活的将纳兰元述的攻击挡下。两人这次打斗和上一次有所不同,上一次虽然纳兰元述逼迫,但是还未涉及生死。而且,他们现在手中拿的,可是两三丈长的竹竿,论及灵活,跟木棍相比自是大大的不如了。
韩无风因为竹竿比对方短了一丈,现在只能够防守。纳兰元述站在三丈开外的地方舞动着竹竿,这个距离韩无风是够不着他的。纳兰元述好似大圣闹海一般,他的每一棍都带着沛然的大力。韩无风退一步,他进一步,两人始终没有拉开距离。
“再这样下去,我迟早会被他打中的。”
韩无风心知,以纳兰元述的体力,耗到最后败得一定是自己。突然,纳兰元述一棍抽向韩无风的腰间,韩无风双目一张,他手中的竹棍好似灵蛇缠身,在他腰间转了一个圈,然后牢牢锁住纳兰元述的竹棍。
“给我断!”
韩无风乘纳兰元述不备,一脚踢断了他的竹棍。原本三丈多长的竹棍从中间断成两截。同时,韩无风右脚从后面一踢,其中的一截竹棍向纳兰元述飞去。它的速度极快,在空中发出了“嗡嗡”的声音。
纳兰元述急退两步,同时,他手里的竹棍一格,将飞来的竹棍打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