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公子,义父曾说过要我们志学之年后才给取正名,我等福薄没能等到义父取名&rdq;三人中长的最高大的一个有些黯然的说道。
志学之年,即十五岁,在古代乡下,十五岁已经算是真正成年了。而非是及冠之年,那要二十岁,只有官宦富贵之家才这么算。
&ldq;哦,倒也是,确实是此理。&rdq;洪易点点头,回忆起看过杂书里对乡下的一些趣事杂闻,同时没来由的一叹,说起来,洪易虽惨,但至少还是个城里人,能读书,能吃饱饭,而这些娃儿就惨了,若非是卖身为仆,几乎都活不下来啊。
&ldq;两位公子,来随我进屋,屋内有纸笔,茶水也备好了,刚好让这三个娃儿写几个字给您瞧瞧,确实是识字的。&rdq;
进了屋后,这三个男孩果然一一写了几字,还真是认字的。
&ldq;好,这三个我要了,你开个价。&rdq;王道一对李昌道。
&ldq;公子,这三个娃儿都是十二的年纪了,都不小了,再养两年,不论是看家护院,还是体力都没问题,更是识文断字,也能培养成账房管家……&rdq;
&ldq;直接说价格。&rdq;王道一明白这李昌的意思。
&ldq;好咧,公子,那老李就实诚点说吧,普通的男娃要十两银子,这三个的话,您得给……一百两!&rdq;
&ldq;成!&rdq;王道一也懒的压价。
&ldq;公子爽快,您稍等。我给您拿他们的仆契来。&rdq;
没一会儿钱货两清,仆契拿在了手,王道一顺手放进了怀里。就要告辞而去。
只听一旁的小厮念小白又道:&ldq;不知公子还需要这样的男娃和女娃吗?&rdq;
&ldq;还有吗?&rdq;
小厮念小白转头看向李昌说:&ldq;李爷,听说张爷那也有的吧?&rdq;
&ldq;对对,还是小白你记性好,张奎那确实有识字的,而且还有女娃儿呢,不过,那本来是要调教好卖给青楼的呢。价格上恐怖……&rdq;
&ldq;头前带路,价格不是总监,赏钱也少不了你的。识字的女娃啊卖给青楼太糟蹋了。&rdq;
&ldq;是。公子。&rdq;小厮念小白欢喜着带路。
时间匆匆而过,等小厮念小白欢喜的收了十两银子的打赏钱离去后,王道一和洪易身后也跟着了六男四女,十个十多岁不等的少年少女。
&ldq;回学院后。得给他们都取个好名字。呵呵……&rdq;王道一在路上自语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