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棠到了临汾市,看这里热闹非凡,行人往来,络绎不绝,倒是个好地方。看看天色已晚,只得先去一家店里用东珠换了一千两银票拿在手里,到附近一家客店歇着。第二天,她早早醒来,便去逛街,逛了好一会儿,便挑中了一间在西城的临街铺子,铺子正在出租,茗棠打算将它盘下。在和店主一番协商后,茗棠便租下了那处铺子。原店主问她要这铺子是干什么用的,茗棠回复他是开医馆用的。店主人也很热心,找几个小伙子帮忙料理开店事宜。又是装点门面,又是收购药材。几个人先倒忙了两天。两天之后,茗棠的药店总算开张了。原店主又张罗着办了一场开业酒席,请了附近几家商户,有绸缎庄的,有酒店的老板,嘱咐他们照顾茗棠做生意。
之后,茗棠的医馆总算开张了,茗棠看着整理好的药橱和柜台,心里也很满意,没想到自己治病救人的夙愿就要在这里完成了。她在门口贴出告示,开门当天来医馆看病的人免费,便待在柜台后一门心思的想她的计划。
过不多久,却听得医馆门口“哼!”的一声,接着是什么落地的声音,茗棠很警觉,走出去查看,发现是个老太太摔在了医馆门口。茗棠走过去看了看老人的脸色,看样子有些苍白,只怕是有病,茗棠又给她把了把脉,发现的确患了关节炎,看来这老太太倒是骨头疼痛所以走到这里晕倒了。茗棠上前把她扶起,扶进自己药店里,先给她喂一碗水喝,那老太太喝了水,就苏醒过来。她看看周围的情况,发现是家医馆,所以说道:“麻烦店主了,没想到我今天关节痛的病又犯了,却倒在你家门口,乘你的喜庆,我现在好了,也就要走了,谢谢你,再会。”茗棠说道:“你这是得了关节炎,我给你配服药回家喝吧。”那老太太说道:“我这病也看了几个大夫,也不见好,只能这样啦,谁让我上了年纪那?”茗棠说:“没事的,我这是新开的医馆,今天看病不收钱,你就吃了我的药吧,依我看您这病还是治得的,你用了我开的药试试。”那老太太说道:“我姓顾,既然今天是你开张的大好日子,我就瞧瞧我的病吧。”茗棠说道:“好的,顾大娘,我给你开了药方,抓了药,你自己先回去吃两天,看可管用。”于是茗棠给顾大娘开了药方,抓了药,把药包送在她手里,告诉她回去如何吃药。
那顾大娘便拿着药离开了,茗棠也没收她诊金。过了两天,顾大娘又找上门来说:“谢谢您啊,好姑娘,我喝了你给我抓的药,这两天倒感觉关节好多了,疼痛也减轻了,你可真是好大夫啊!”茗棠说了:“没事的,只要您身子好,我就满意了。”于是顾大娘又在茗棠的铺子里坐了一会儿,这时她发现这店里只有茗棠一人忙乎,完全没个下手、小厮。于是顾大娘说:“你这开药铺的怎么连个下手都没有?”茗棠说道:“刚开业,还没来得及雇佣,是粗糙了些。”顾大娘说道:“我儿子在外谋生,家里也就我一个人,怪孤单的,要不,我到你的店里打杂,就帮着你办好店里的事,你可愿意?”茗棠说道:“那样也好,那顾大娘便搬过来吧,在我店中住着,也帮我办店里的事情,一月二两银子,我是照佣钱发给你的。”顾大娘说道:“那好,我闲也是在家闲着,来你这里还可以赚些银两,补贴家用,倒是好事。”于是顾大娘就搬来自己的东西,住进了茗棠房子旁边的一间厢房,成了这店里的佣人,日夕帮助茗棠处理店里的事务。
这时茗棠看看店里的药材,知道只是买到了一些通用的药材,一些稀缺药材还没有收罗到,心中想要加紧收罗一些药材才是。这时,店里走进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郎。茗棠看他身子骨强健,脸色红润,不像有病的样子,上前问道:“这位客官,有什么事情要找本店吗?”那小郎行了个礼说道:“见过店主,我叫谢臻,我母亲病了,在床上歇着,又是疼又是不思茶饭,就在附近住,医生,您能不能到我家去给家母瞧瞧病,附近离得近的药店就你们一家了。”茗棠听说,说道:“那好啊,麻烦小哥在前面引路,我带了药箱就来。”于是茗棠安顿好顾大娘守好店面,与那名叫谢臻的小哥出去了,这次茗棠要出诊,为外边的人看病。等到了谢臻家,一看是两间草房,屋子的炕上躺着一位年近半百的妇人。茗棠过去把了脉,看看气色,说道:“你母亲是受了风寒,我给她配服药喝几天就是。”于是茗棠写了药方,要谢臻去抓药,自己先回来了。
这天过去了,可是茗棠并没有看见谢臻来抓药,茗棠关店的时候,和顾大娘说:“这谢臻去那里了?怎么不见来按方抓药,难道是嫌我们药店的药贵,到别的药店去抓去了?”顾大娘说:“这可怎么说的?也没见我们的药比别的药店贵,兴许是遇到熟人,不好推迟,去别的药店去抓药了。”茗棠听了也只好放下这件事情,自去楼上睡觉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