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担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洪州,豫章,都是南昌古称,唐代诗人王勃传世名篇《滕王阁序》中称赞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阁高十多丈,重檐飞角,内有雕梁画栋溢彩纷呈,阁下有台高逾四丈,台分二层,上层为楼,底层与城相连,建有廊庑数十间,南北纵向,一字排开,并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规模雄浑,体势泰然,卓立于赣江之滨,睥睨南昌。
这座阁楼为南昌标志性建筑,也是外地人来南昌必看之景,文人骚客们更是想一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滕王阁不仅见证了朝代更迭,人世兴衰,更见证了江西武林的几次盛会,这几次盛会都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人称“豫章太守”的韩少康。
今天,它又一次要见证了。
江州司马家和金沙帮的恩怨,要请韩少康出面调停,地点就在滕王阁。
南昌居民早已见惯了这样的事,滕王阁附近的百姓不知从哪得的消息,提前几天把屋子给腾空,然后租给那些来一睹韩大侠风采的江湖人士,离得越近,看得越清楚的,租金也就越高。
韩少康每在滕王阁搞一次调解会,滕王阁附近居民就能狠赚一笔,他们私下都希望这样的盛会最好每年都来个几次。
现在是卯时初,滕王阁前面广场已经挤满了人,广场距离滕王阁台座间空出十丈见方的空地,里面摆了几张圈椅,正中间一把做工精致,系着红花,不用问,是给韩少康准备的。
滕王阁台座上地方不大,站不了太多人,所以韩少康就让人在台下放置桌椅,并提前安排了人来准备茶水。
附近酒馆客栈抢着要免费给韩少康提供端茶递水的服务,都被韩少康婉言拒绝,只让府里人做。
韩少康同时吩咐下去,不要阻碍城中道路通行,韩府的人提前几天就和滕王阁附近居民打好了招呼,在滕王阁前广场挂了一条红绸,红绸之外的人就没这个幸运了,那些来得晚的,没有好位子的,只能望洋兴叹,有怨不敢发。
韩少康又请出了府衙捕快守在附近,预防有人闹事。江西行省上至三司,下至知府都与韩少康有些交情,这些捕快做这样的事也毫无怨言,谁让韩少康一直在替他们分担南昌城的治安呢。
叶流珠,池招云,宗正三人一早就到了,赶得巧,挤在了前排,场景一览无遗。
奚寸金称自己不舒服,不愿和他们一起,三人又惊讶又好奇,堂堂的“伏虎神医”,还会身体不舒服?
对此奚寸金的回答是,再厉害的大夫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就像一个武功高强的人,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天下无敌,不管这话是真是假,三人也不好勉强。
这时广场上人头攒动,来自江西各地的江湖人士汇聚在一起,专为看韩少康如何处理司马家和金沙帮的恩怨,连滕王阁附近的商铺民房,只要是能看到滕王阁前景象的,全都站满了人。
喧闹之声中忽听一人高喊:“韩大侠来了!”
人群中让出一条路来,最后面的人被挤到贴墙站,脚不知被踩了多少次,也有些抱怨,不过这抱怨声很快就被雷鸣般的呼声盖过。
只见一个身形颀长,相貌清癯的男人走了过来,他面上带着和善亲切的笑容,一边走一边朝众人抱拳行礼,口中应和不断,毫无大侠的架子。
这人正是江西武林的头号人物,“豫章太守”韩少康。
人群中响起一片欢呼与惊讶:“原来这就是韩大侠啊。”
“韩大侠看起来还很年轻嘛,可有三十五岁?”
“人家内功修为深厚,所以看起来显得年轻。”
“闻名久已,总算看见他什么样了!”
叶流珠,池招云,宗正旁边站着的人纷纷踮脚仰首,紧挨着叶流珠的是一个花甲老者,说道:“咱们江湖人混一辈子图个什么,不就图个风光吗,像韩大侠这般,才不枉过这一生!”
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说道:“是啊,这才叫风光!”语气中满是艳羡。
众人呼声与议论声中韩少康已走入场中,叶流珠等人与他相距四五十步,看得还算真切,韩少康看上去的确只有三十多岁,往那一站,便如琼枝玉树一般丰神俊朗,来这观摩的人中也不乏女流,有的见了韩少康更是芳心颤动,红生脸颊。
叶流珠池招云二人也十分意外,韩少康与她们母亲师父是故友,按说年龄不会相差太大,没想到韩少康看上去那么年轻。
宗正道:“此人步伐稳重,双眸精深,内功修为很深。”
池招云道:“一个人的内力修为若是极高,的确可以有驻颜的效果,这么看来,韩少康的内功比我师父深厚多了。”
众人本以为以韩少康的名气,这一行最起码也要带上十来个随从,没想到他身后就跟着两人,一男一女,男的四十多岁,脸长而瘦,女的二十出头,身着紫色长裙,艳丽动人。
有人就猜道:“这女的是什么人,是不是韩夫人?”
“不会吧,她看上去也就二十来岁。”
“韩大侠也不老啊,像这样的人品,有年轻姑娘仰慕还不正常?”
“那为什么不跟韩大侠走一起,跟另一个男人走一起。”
“或许是那个男人的老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