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左右的高强度作战,当芬兰人在战争中的损失达到七十万以上,其中大部分还是纯损失的情况下,除了少数地方还残存的一些游击队之外。芬兰主要农业区和城市、通向瑞典与挪威的不少战略要道几乎都在春季的“极光”作战中被占领。
几乎在占领芬兰主要地区的同一天,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了长篇通信:《受骗上当的成年人也有罪责、政治没有无辜者》明确的指出:政治的较量没有无辜者,如果一个民族的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表现顽固而坚决的选择,尽管这可能是因为上层势力利用陈旧观念的鼓动,也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苏联不主张德国纳粹那样的民族清洗和民族灭绝或极端复仇主义,也无意吞并整个芬兰俄罗斯民族的殖民地,反而会在战后贸易和驻军中让德国人、芬兰人都了解到左翼政权同纳粹的不同,但必要的政治改造乃至社会改造则是必要的。U。。
同时:苏联方面还明确发表了:“告中立国人民书”,指出苏联理解个别中立国在面临纳粹重围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一些不当选择。可是当曙光来临的时候,如果还坚持顽固的亲纳粹反苏政策、为纳粹提供资源和交通上的便利反而拒绝对反法西斯盟国给与同样的补偿和待遇,那么毫无疑问的会被视为自动放弃自己的中立原则。。。
就这样:一九四二年春季的极光作战,苏军以代价巨大、却有效而迅猛的作战彻底瓦解了整个轴心国的北欧战线,兵锋直指瑞典乃至挪威。在德军大规模增兵行动之前就控制了整个芬兰主要地区。
在苏联巨大的压力下,尽管此时的瑞典在意识形态上更倾向于轴心国。或者说:那个年代的社民党人还不是后世的“圣母萌文青白左”形象,可是也不得不选择关闭同德国的一切交通乃至贸易,同时国内全面备战,备战的方向也不是苏联,而是德国可能的入侵。。。
历史上的瑞典不仅仅向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富铁矿和一些稀有金属,还是重要的滚珠轴承加工来源地和一定工业资源来源地。对德国虽然谈不上生死攸关,可也是失去会严重失去丧失战斗力的地方。
此时的德国也仅仅只有三个选择:要么对工业潜力发挥和更高昂的开采冶炼成本乃至装甲钢方面的问题置之不理,忍受这个损失。要么调动更多兵力与苏联在北欧展开寒地消耗战。当然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从苏联的手中夺取另一个欧洲最重要的富铁矿、同时比邻最重要煤矿地带的地区:库尔斯克。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