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我的一世英名啊,一世英名啊!”屠之看着谢邪那样,赶紧帮他说道。
谢邪刚张开的嘴又闭上了,只发出“呜呜呜”的愤懑声。
伴着这笑声,一行五人走过厢房再往西走着,离博好堂越来越远。
“看看这湖,心情好了那么一点。小师弟,以后心情不好,就看看这湖。”谢邪嘴努了努,继续说着,“这湖就叫‘心静湖’,让人心生宁静的湖,啊!”
忘情透过柳树间的空隙望向这心静湖,湖面波纹一荡一荡地延向湖边,轻轻磕打着湖边的白堤,那白堤都是白色的岩石堆砌而成。水绿油油的,柳叶也翠嫩嫩的,交相映着,心里确实平静了,仿佛被抽走了烦闷。
继续走着,又是片竹林,只是中间蜿蜒着一条小径。屠之一马当先地在前面走着,绕过了几个弯,就看见个游廊浮在湖面上,曲曲折折地弯向湖里的一座阁楼。游廊靠岸的地方立着两个石柱子,屠之站在一个柱子边指着湖中的楼阁说道:
“那就是湘帙轩和雅望楼,等会儿过去了就会看个明白。”说完又指了指这片刚经过的竹林继续说道,“再往里走,就是山脚,怪就怪在我们在厢房那边根本看不到有山。问过乱笔长老,他说有雾的地方别去就成。”
秦梦久继续叮嘱道:“这潜静小地确实是小地,不怎么大。不过也不能到处乱跑,长老说的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忘情会意地点了下头,毕竟他刚来,好多事都不清不楚。
谢邪似乎受不了这种严肃气氛,撇下忘情和云紫婵,一个人快活地向游廊跑去,其他人也相继走上游廊。
踩在游廊的木板上,忘情感觉到的只是沉稳,想来是因为湖面平静的缘故。就这么跟着众师兄师姐走着,转过几个弯,再直直地走过一段较长的游廊,就来到雅望楼跟前。
一个侧向两边的屋檐立在游廊尽头,撑着屋檐的柱子分立成方。靠前的两根也刻着些字,一为“浩瀚成湘”,一为“错落有帙”,横着的梁上挂着副匾,写着“湘帙轩”。
忘情也走了进去,这开始就是个直廊,约莫三丈长,廊两边都有窗户,较于厢房里简单的格子窗,这儿的复杂许多,有刻着花儿的,有描着猴儿的,有童男童女……好像没有两扇窗户上的雕刻是一样的。
直廊尽头,分作三路,前面是几步木阶,上去又另是一层轩廊,往左往右各有轩廊。谢邪直直地奔向木阶,说了声他去雅望楼就走了。随后秦梦久与云紫婵也跟了上去,留下屠之在这里给忘情做介绍。
“这湘帙轩共有三层,我们现在就在第一层。每一层都由六条直廊首尾相连而成。”屠之对着忘情解释道,又指了指忘情看着的直廊里放置的柜子说道,“你看的那些柜子,上面的抽屉里面装的全是书。”
屠之边说边走到一个柜子前。七层高的柜子,离地三寸才有第一层抽屉。那三寸的范围内尽是雕刻着云海卷卷,左边一溜儿扬起,右边亦然。每层都并排着三个抽屉,每个抽屉上就一个铜质的拉环,暗暗的黄。
屠之伸手拉住了一个铜环,用它在抽屉上叩了三声,咚咚咚而过。就在忘情诧异的眼神中,柜子前凭空出现光幕,由淡转浓竟捉摸不到。忘情很是好奇地走上前去,并排站在屠之旁边。
只见那光幕,就像水波一样,由上而下泛着涟漪。在那如水的波纹中,荡漾着红色的字,定眼一看,尽是些书名。
“师兄,这全都是书名吧。难道这抽屉就藏着这些书?”
“就是你想的这样,听说这湘帙轩收藏着浩瀚若海的俗世之文典,历史典籍,风物人情,诗歌辞赋,曲调方舞……无所不包。阁内之人常常外出带与回来,久而久之就成了这幅气派。”说罢,屠之伸手搅了下如水光幕,那些红字一下褪色不见,又立马生出一幕红字,忘情一眼望去就知与先前所看的名目不尽相同,想来着一个抽屉藏书太多。
屠之继续解释道:“我和谢邪试过的,即使同一个抽屉,每次叩环出来的名目都不一样。”
“可收藏这么多俗世之文典有何用处,我们不是来修道的么?”忘情忍不住心中疑惑。
“我们问过乱笔长老,他经常来湘帙轩。他说‘仙人仙人,还不是人。立地成仙的古已有之,俗世虽俗,仙道却入。’”屠之想了想,又说道,“后来长老告诉我们,等弟子到齐后,自有上代前辈教授。到时所有疑问就能慢慢解开。”
“师兄,那你们这一年在这静潜小地都……”
“主要在湘帙轩,只要不离开这里想干嘛就干嘛。用谢邪的话来说就叫‘好吃差好喝,好玩差好地,好楼全是书,慢慢成虫蠹。’不过想来弟子齐满后就会开始正式的修行吧。”
忘情听着屠之的话,不禁想起狐湫泓说过的话,“傻傻地什么都不愿知道地活着有什么意思”。接着想到在狐部的那些遭遇,虽然他小,并不意味着他什么都不懂。只是深深的藏在心底,不想流露出相关的情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