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豆搞养殖业的时候,刘菊芳的妹妹刘菊花和平平也为刘月寻找如意郎君。虽然刘菊芳是刘月的母亲,可是由于自己把女儿给了妹妹家里,却也不能横加干预女儿的婚姻。麦刘的老刘家的一直都是富裕家庭,可是家里只有刘月一个女娃娃。要是把刘月嫁出去,以后晚年谁来照顾自己老两口呢,于是刘菊花和平平决定为刘月找一个上门女婿。
说行动便立马开始行动,老刘家家庭的交际关系也比较大一点。于是很多人都为刘月去介绍对象。刘菊花和平平经过一番的筛查过后,锁定了两个很不错的小伙子。第一个小伙子家庭普通,父母都是农民,但是人家娃娃却是一个初中老师。第二个娃娃叫阿飞,阿飞家庭普通,家在陕北。阿飞是个普通人,也没有啥本事。但是据说阿飞的爷爷是革命先驱李先念的卫兵,据说在抗战胜利以后,阿飞的爷爷当了商洛国家银行的行长。在商洛银行当了行长以后,阿飞的爷爷便回陕北老家去接媳妇和娃娃。当时家里有四个娃娃,阿飞的爷爷决定留下一个娃娃守着陕北的这个家,于是便把阿飞的爸爸留在了陕北。阿飞的爷爷带着奶阿飞的奶奶还有叔姑去了商洛。后来阿飞的爸爸在陕北生了二儿二女,阿飞排行老三。刘菊花和平平没有见过世面,听说阿飞的爷爷是商洛银行行长,于是便立即表态让自己的女儿选择阿飞。
刘菊花和平平在确定了阿飞后,便安排了自己的女儿刘月和阿飞的见面。见完面以后孙月回家了,刘菊花和平平就赶紧询问见面的具体情况。刘月看着着急的父母,便笑着对父母说到:“这个阿飞呀,看着也不高,约莫只有一米六五的样子。长的胖嘟嘟的,说话也说的都是实在话。人看着也老实着呢,就是笑起来看起来有一点傻傻的感觉。”刘菊花和平平听见自己的女儿这么说,也就知道自己女儿也就是没有拒绝阿飞,刘菊花对着自己的女儿说到:“你这么说妈就知道你的想法了,其他的事情交给妈就好了。”
刘菊花和平平知道自己的女儿的同意后,于是赶紧托人去给媒人去询问阿飞。媒婆得到了刘菊花的信息后,便赶紧去打听信息。过了几天,媒人着急地跑到了刘菊花家里。见了刘菊花后,媒婆高兴地对着刘菊花和平平说到:“人家阿飞也满意你家姑娘,说你家姑娘长的好看,还看着安静,像一个过日子的好女人。”刘菊花和平平听见媒婆的话后,悬着地心也终于放下了,然后刘菊花高兴地对着媒婆说到:“娃她三姨,也多亏了你,不然我娃这事也成不了。”刘菊花说完后,然后拉着媒婆的手,一起走进了家里。
1992年8月1日,西安到延安铁路开通,西安—延安)铁路全长332.072公里,南起陇海线新丰车站,北至延安北站,途经西安市临潼区、阎良区、富平县、蒲城县、白水县、宜君县、黄陵县、洛川县、富县、甘泉县、宝塔区等11区(县)。西安到延安的火车于1973年开工修建,至1994年7月31日全部建成并交付运营。共300公里长度。
在女儿的婚姻大事得到确定后,刘菊花和平平决定去延安去看看自己的亲家。于是刘菊花和平平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然后二人坐上了西安到延安的火车。阿飞家在延安延川县,陕北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黄土高原。刘菊花和平平乘坐火车到了延安后,然后二人又从火车站去了汽车站。二人坐在延安市到延川县的车上,看见延安到处高低起伏的小山堆,山上光秃秃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小树。西安地势平坦,处处是平原,而陕北却是一片一片的小土山,连一片平原都没有。刘菊花和平平看见陕北的天比西安的蓝,二人看见延安的土是黄色的,陕北的土和西安的土还是区别很大的,西安的土是红色与黑色的结合体。刘菊花在心里感叹道:幸亏让阿飞当了上门女婿,没有让自己的女儿刘月嫁到这种地方。要是人生活在这种地方,如果不出去看看,真是应了老祖宗说了那句话,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窝就是一辈子。
刘菊花和平平到了延川汽车站后,二人下了车。然后二人在路边找了一个路人询问阿飞的家里,然后二人在路人的指引下往山上爬。到了半山上后,刘菊芳和平平看见一个窑洞。路人对着刘菊花和平平说:“阿飞的家到了。”然后路人对窑洞着喊到:“阿飞父母,你屋里来客人了,出来招呼客人了。”刘菊芳和平平环顾四周,看见窑洞前面是一片空地,有一个木门链接着窑洞外面与里面。阿飞的父母在听到同乡的人的呼唤后,便跑了出来。看见阿飞的父母走出来后,刘菊花和平平对着阿飞的父母微笑了一下。阿飞的父母一眼就知道面前这两个人便是刘菊花和平平,因为阿飞家平时没有什么亲戚来,最近得知了刘月父母要来,于是断定这二位必定是阿飞的父母。阿飞的父母很热情的招呼刘菊花和平平:“亲家,赶紧来,往家里走。“刘菊花笑着对阿飞的父母说到:“都快成一家子,那我就去咱家看看。”说完后,阿飞父母的引着刘菊花和平平往家里走。
陕北的房子由于在土山中建造,所以导致窑洞里面的采光不好。由于是白天,加上窑洞向着阳面,窑洞里面倒不至于黑的如同黑夜。窑洞的烧火炕是光线最充足的地方,阿飞母亲对着刘菊花和平平说到:“坑上光线好,你俩往坑上坐。”刘菊花和平平对着阿飞的母亲点了点头,然后二人便坐到坑上。刘菊花环顾四周,家里除了一点自己坐的这个土炕和一点老旧的家具,其他啥都没有。刘菊花心里纳闷,阿飞的爷爷是银行行长,怎么家里看起来这么穷。但是刘菊花没有好意思询问具体的原因,然后刘菊芳笑着对阿飞的父母说到:“你老两口身体好着么。”阿飞的父母看着自己未来的亲家,笑着回答到:“我老两口身体好着哩,好着哩。”然后四个老人便在窑洞里面随便聊聊了西安和陕北的风土人情、地理志貌作为互相了解和聊天的话题解闷。
到了中午,阿飞的母亲为了刘菊花和平平准备了陕北的风味洋芋叉叉。洋芋叉叉甘甜回味,如同陕北朴实的人们一样。阿飞的母亲先将洋芋削皮切成丝,洋芋叉叉丝不能太细了,不然容易断结。然后阿飞的母亲将切好的丝泡水里去掉淀粉,防止土豆变成黑丝,影响最后的成色。看见淀粉去掉后,然后阿飞的母亲将擦好的丝空一下水,防止水分过大不容易给洋芋丝裹面粉。等到芋丝水空的差不多的时候,阿飞的母亲为洋芋丝里面拌面粉。看见了面粉不粘手,看到每一个洋芋上都裹着面粉,阿飞的母亲擦了擦头上都汗水。然后将洋芋叉叉放入锅中去蒸了,蒸了半个小时,阿飞的母亲等闻到了香味,知道洋芋熟透了。然后将蒸好的洋芋叉叉晾凉,然后将洋芋叉叉倒在一个一个地碗里。最后阿飞的母亲在在洋芋叉叉上面放上蒜末、适量盐、红辣椒面,最后倒入熟油,泼在洋芋叉叉上。看着做好了的洋芋叉叉,阿飞的母亲满意地笑了笑。然后端着洋芋叉叉,出了厨房。
阿飞的母亲将洋芋叉叉端进房间后,平平对着阿飞的母亲说到:“亲家,你看我俩来也没有带啥,还劳您大驾,给我们做饭。”阿飞的母亲对着平平笑着说到:“亲家,你太客气了。这是我们陕北的风味美食洋芋叉叉,你也尝尝,看看咋样。”然后阿飞的父母便将两碗洋芋端给了平平和刘菊花。刘菊花接过洋芋叉叉后,用筷子夹了一块,然后放在嘴里。洋芋叉叉轻轻一咬,便成了碎沫。刘菊花将洋芋叉叉咽到肚子里面,感受了洋芋的甘甜与麦香的甘醇。刘菊花和平平吃完洋芋叉叉后,二人感觉非常的满意。
刘菊花和平平在吃完饭后,便准备回家了。然后二人便向阿飞的父母告别。阿飞的父亲在听到了亲家要离开后,赶紧从柜子里面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陕北红枣,然后把红枣塞到了刘菊花的手里。陕北的黄土高坡之上盛产红枣,红枣又大又圆,吃起来更加是清爽甘甜可口。刘菊花拿着阿飞父母的红枣,客气地对着阿飞的父母说到:“亲家,你老两口可真是太客气了。”告别了阿飞的父母,刘菊花和平平带着阿飞父母送的红枣,二人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路上,刘菊花心中在想,好歹阿飞的爷爷也是商洛银行的行长,咋家里那么破旧呢。虽然自己心里这么想,但是也没有把这个想法说给平平听,其实这个时候平平的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突然,刘菊花和平平的耳边响起了悦耳的陕北民歌:
青线线蓝线线,
蓝格莹莹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儿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哟惟有那个蓝花花好。
正月里说媒,
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
四月里迎。
三班子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呀,
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那个下轿来,
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那一座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