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镇离河间比较远,不过因为人口多地方大,同时又是这个地区的集贸中心,每个月逢十是集,是一个仅次于府城的繁华的地方。因此也一直是日伪军的中心控制区,不过,为了维持这种状况,这里的治安管的相对其他地方要松一些,日本人明白,如果管理太严就没人敢来做买卖了。
现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拉网式的大扫荡,整个冀中基本上没有抗日的武装了,沙河镇本来就不是很严的治安就更松了一些。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就为李同普治伤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机会,也使得余顺他们七个人顺利的进入了镇子里。
贺天让杨降雪连夜赶去沙河镇的决定相当正确,后半夜时李同普就开始有点发烧了。杨降雪跟老中医忙活了将近半宿工夫,天亮时候才退烧。
七个人在沙河镇呆了半个月,一直到李同普伤基本好了才回来。
离开沙河镇时,李同普让杨降雪给贺天和刘国江带来了一封信。
回到梁家庄杨降雪把信交给刘国江。
刘国江说:“李同普书记咋还能写信呢?他应该清楚做地下工作能不使用文字就一定不用,尤其在形势这样严峻的时候。”
杨降雪说:“李同普书记呼吸还比较困难,说话就气喘咳嗽,不能说多了。所以无法跟你们商量事情,还有他考虑让你们俩去沙河镇也不安全,因此把他想和你们商量的事情就写信告诉你们。”
刘国江问:“李书记他伤不是已经好了吗?”
杨降雪说:“伤口基本好了,就是肺部损伤恢复一阵子也就应该没什么大事了。”
刘国江问:“那他咋还走路说话都吃力呢?”
杨降雪说:“我感觉是留在胸部的那颗子弹,尽管还不能准确确定位置,但是可以确定这颗子弹已经严重的影响李同普书记的呼吸功能。如果,不做手术把子弹取出来,李书记的身体只怕就很难恢复过来。”
刘国江问:“李同普书记知道这个情况了吗?”
杨降雪说:“李同普书记已经感觉到了,他跟我询问,我就把我的判断告诉了他。”
贺天说:“这么说李同普书记写信应该是需要咱们的援助。”
杨降雪说:“李同普书记没有跟我说,不过我感觉是。”
杨降雪出去后,刘国江拆开信一看正如贺天所料,李同普真的向游击队求助。
原来李同普已经知道了鬼子实行集村并庄子的消息,而且这个政策还是要在整个冀中推行。
自从大扫荡开始,各级机关;县大队、区小队、以及民兵各种武装组织就都被打散了。一个多月以来,李同普一直联系被打散的和隐蔽起来的人,本来他打算扫荡结束以后,再把联系到的人聚集起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敌人的扫荡时间竟然这样长,已经将近两个月了还没有结束的意思。为了避开危险保存剩下不多的这点力量,李同普就只能让大家各自分散隐蔽,等势缓和一些再把人召集一块。
只是没有想到日本人利用扫荡的时机,开始推行集村并庄的的囚笼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李同普就必须得在集村并庄子之前把人集中起来了,不然并庄子后,人口都要登记造册,实行联保连坐。这时候再想把人集中起来,不但会给家人带来危害,同时也要牵连其他联保户。而他的伤对身体影响十分的严重,走路都挺吃力,所以,现在根本没有能力把人聚集起来开展工作,并且,身边也没有能够替他的人,而且跟上级又联系不上,不得已李同普才向游击队求援,希望游击队帮助解决这个事情,如果,有人能够暂时接替他的工作最好。
刘国江看完把信递给贺天:“让你猜中了,李同普书记的确需要咱们帮助。”
贺天接过信看完问:“政委,你看咋办?”
刘国江说:“既然李同普书记求援,咱们就不能不管。”
贺天说:“管是得管,不过这个事情挺不好办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