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凤鸣跟着父亲学医后,按照父亲的要求,每天在家里,上午看家传的病案下午抄方子。开始的时候,贺凤鸣还挺上心的,但过了一阵子以后就有些坐不住了。不但记不住,而且抄方子也经常出错,为此父亲没少责骂他。其实也难怪,毕竟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现在整天被圈在家里和那些枯燥的医书、医方子打交道,肯定会受不了的。看到儿子这种状况,贺家兴也觉得这样不行。如此下去,不但医术无长进,弄不好还会把身子憋闷坏了。
贺家兴中年得子,四十岁时才有贺凤鸣。虽然对儿子管教挺严,但孩子很小就没了妈,两个姐姐又比他大了很多,都已经出嫁了。现在家里就只有他们父子俩,所以贺家兴心里还是十分疼爱儿子的。于是,他就改让儿子每天只要能背下一个医案,抄十个方子就行,其余时间就不再管他了。
沧州人尚武,县里、镇上开有多家武馆,每个庄子都有很多人习武。贺凤鸣也十分喜爱武术,希望能练就一身高超的武功,长大后象传说中的大侠那样,杀富济贫、除暴安良。庄上一起玩的小伙伴有习武的,贺凤鸣也跟父亲提出想要拜师习武,但父亲不同意。贺家兴不让儿子习武,并不是认为习武不好,况且他也和大多沧州人一样,也很喜爱武术。只是贺家到他这儿已经是单传了,现在贺凤鸣又是贺家唯一的男孩,他要继承祖上的医术。如果让他习武,就可能影响以后学医。贺家兴认为学东西一定要专一,不然的话到头来就可能啥也学不好。
父亲不让习武,贺凤鸣就背着父亲偷偷地学。每天放学后,他就去镇上的武馆,看人家咋练,他就跟着比划。练武是有规矩的,不是本门弟子不经同意,是不能偷看人家练武的,否则被人家知道了是要受到惩罚的。由于贺凤鸣还是孩子,加之贺家兴多年行医,给很多人都看过病,在当地很有人缘。因此武馆的人不但没有责怪贺凤鸣,反倒时常指点他习练。这样,这时候的贺凤鸣,已经俱有了很不错的武术功底了。
现在贺凤鸣每天完成父亲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又像上学时那样,余下时间就背着父亲跑武馆。就这样几年下来,贺凤鸣的医术长进的并不咋快,还只能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根本无法像父亲那样坐堂,但武功在当地却是已经小有名气了。知道儿子把精力都用在习武上,贺家兴有些失望。不过他也没有深管,他觉得儿子还年轻,还有学的时间,等明白事儿就好了。再者医术也不是急于求成的东西,得靠慢慢的积累才行。
由于家境较好,贺凤鸣到十七、八岁时,就陆续有媒人上门提亲。贺家兴也想让儿子早点成家,好延续香火。贺家他们这支,人丁始终不咋兴旺,到他和儿子这儿,已是两代单传了。况且,他们家也实在需要有个女人,来洗衣做饭,操持家务。
不过,贺凤鸣却不愿意这么早就成家,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明白了很多事情。这几年由于热衷于习武,对学医没咋太上心,到现在也只懂得点皮毛,贺凤鸣觉得有些愧对父亲。虽然练得一身还算不错的武功,但武功练到一定程度,要想再提高,就是很难了,不仅仅靠练,还要看天赋。贺凤鸣知道自己的天赋不高,只能练到这种程度了。因此贺凤鸣想安下心来,好好地跟父亲学几年医。不然的话,祖上的医术到他这儿就有可能失传,他就成为了贺氏家族的罪人了,他怕的是成家使他再分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