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
地点:上郡。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图书管理员,怎么就成了大秦帝国的长公子了呢?”扶苏坐在城头上,思绪翻飞。
七月的西北,风沙大,上郡城下,遍载榆树。
大风吹啊吹,榆树摇啊摇。
榆树林的尽头,是三十万秦军甲士,五百里黑色连营。
无形的杀气倒卷而上,直逼苍穹。
天下军中第一流!
“手握三十万铁甲重兵,历史上的扶苏竟然能自尽而死,真是不可思议,真是孝死了。”
摇了摇头,对着某处遥遥一拜,“三十日内,必以赵狗头颅祭你在天之灵。”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皇帝诏书到,蒙将军请公子速速回营。”
“终于还是来了,我已等候许久了。”
……
十日前。
秦始皇帝嬴政崩于沙丘。
嬴姓赵氏,生于赵地,亡于赵地,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他十三岁即王位,诛长信,逐文信,荡平六国。
南开疆,北开疆,郡县天下。
书同文,车同轨,一度量衡,
功可盖三皇,德高超五帝。
有人憧憬他,有人怨愤他,却没人敢无视他。
这就是秦始皇帝,人间祖龙!
关于始皇帝猝死于巡行途中的原因,一直是后世历史爱好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人说他是过度劳累而死,有人说他吃了方士的丹药毒发身亡,更有人离谱的宣称始皇帝是纵欲过度而死……
如果说始皇帝的死因问题,只是历史爱好者的谈资,那么始皇帝遗诏问题的扑朔迷离,就连正经的历史学家也感到头疼了。
始皇帝心目中二世皇帝的人选究竟是谁呢?
八世皇帝时期的史官司马氏,在其所著的《秦记》一书中,坚称始皇帝遗命长子扶苏继位,而时任丞相的李斯和中军府令行符玺事的赵高篡改了遗诏,意图立胡亥为帝,最后以失败告终。
“始皇帝至平原津而病,后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在赵高处。七月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诈称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又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
而在司马氏之前,另外一位无名氏所著的史书《秦书》中,则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始皇帝的遗命是公子胡亥继位,扶苏乃是造反登上的皇帝宝座,并且肆意篡改了历史。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会稽,并海上。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少子胡亥,皆从之。始皇二十四子,独爱公子胡亥,而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不喜,贬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始皇帝至沙丘,病甚,谓左右曰,吾未尝病如此。乃以玺付胡亥,立为太子。胡亥畏扶苏蒙恬将兵为乱,诈为始皇诏,赐剑令自裁。扶苏果反,是为二世皇帝。”
历史没有真相,直把结局写在书上。
众多周知,胡亥之败,败在政治上的稚嫩。
想着以一封书信,诛杀手握重兵的兄长,未免太过天真。
而扶苏杀伐果断,迅速领兵消灭了赵高胡亥和试图浑水摸鱼六国复辟势力。
之后,这位二世皇帝灭匈奴、平东胡、吞朝鲜、开西域、驱氐羌等等,无不显示了其雄才大略。
始皇帝和二世皇帝并称二圣,是大秦一百单八位皇帝中的最杰出者。
只有八世皇帝,三十七世皇帝、六十一世皇帝和七十五世皇帝等少数皇帝可以望其项背。
……
上郡,秦军营帐,使者高声宣读着所谓的始皇帝诏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