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之间的交流内容会有什么?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住宿经历,我初高中时期的舍友在夜间聊天的时候给我的答案是女人和游戏。当然我觉得这是因为我们在缺乏阅历的情况下,肚子里面没有货去和同伴交流甚至可以说连吹牛的素材都没有。男人之间可以吹嘘的东西很多。要不然为什么酒席能延续那么长时间。
一群喝酒的大老爷们围一桌,上的菜永远只是为喝酒垫垫,所谓山珍海味,还比不上一盘香脆的花生米,一叠嫩劲的猪耳朵。开席第一个,因为聚一桌喝酒吹牛的同伙太简单了。散席最后一个,每个人面红耳赤、登高而歌,不畏惊天。从自身职业际遇,到政治远见,经济收入,育儿育女,畅所欲言。这些方面的知识显然是我们在学生时代极度缺乏的。主要作为学生的时候,没有吹牛的底气与胡说八道的魄力。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哪怕道听途说那也是有来源依据的。
我父亲常常混迹在酒桌里,当然除了一些辈分大年岁也大的桌局。毕竟我父亲不喝酒。他不喝酒的原因是确实不能喝,一调羹啤酒就能倒。就抽烟,当然吹牛也不虚。在中国酒桌文化非常盛行。但我其实不是特别理解其盛行的原因。这在之后应该会有所提及,这边且放一放。
我说这么些题外话主要还是想说同伙之间产生话题会快,当然不至于惺惺相惜把什么秘密都说给你听。虽然也有对陌生人好容易倾吐自生委屈不快,毕竟旁观者清且客观。
一定程度上我觉得烟和酒是话题聊天的佐料,不然嘴里没什么味道也说不出有味道的话来。说说笑笑。
大多情况下同伙是同龄人多一点,容易产生共鸣,尤其是时代背景下的共同遭遇。而且同龄人少有得罪来得罪去的犹豫想法,吹牛都要有顾忌那还吹什么牛。当然对小辈,有时候也有妙用,不论是启发还是开阔眼界,抑或只是简单地让他接触你想让他接触的世界,不要过早地失望与得意。小年轻有冲劲,但容易收不住。
我的父亲是个愤青,还好他传授我的比较杂,我也有幸没有全听他的,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世界观。
他的同伙,除了亲戚兄弟,大致有两个。也可以说是朋友吧。
邻居有两个,左边一户是发达人家,右边后来才好起来的。就我父亲家空空荡荡夹在两家之间,倒也没什么,毕竟当事人不放在心上。
左边那户人家对我父亲家也就是正常邻居,没什么大往来那种,偶尔迎头碰面了打两声招呼。
我对左边邻居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中年人,比我父亲大一辈,也是话事人。一套黑色西装,亮锃锃的皮鞋,虽然后来穿久了有点灰尘。人微矮,不胖不瘦。脸倒是有点倒拔的鞋拔子脸,有点像茄子,村上人喊他也是老茄子。
老茄子嗓门挺大,但是有点滞涩感,许是烟酒长期的影响。声音有点公鸭嗓的味儿。很少笑,倒是对他家里人展露过。咧开嘴倒是一口大黄牙。平常见到嘴唇都是往下歪的。给人严肃的印象。
本来倒是也就那样的印象,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就因为一个排水管要占上我爷爷家一点地儿,两家似乎有点纠纷。虽然也不是我这个小小辈能接触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