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很多人就养成了休息日来潘家园逛逛的习惯。倒不都是为了“捡漏”,大部分人还是来凑个热闹、听听故事而已。
今天恰逢周六,才早上八九点钟,潘家园就已经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在潘家园混的好的摊贩,不仅要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巧嘴,还得擅长编故事。
随便一件东西,在他们嘴里都是了不得的宝贝。不是西周的就是商朝的,不是杨贵妃用过的夜壶,就是慈禧用过的痰盂。反正是可着劲儿的吹,可着劲儿的忽悠。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说的就是他们这群人。
要说最受欢迎的,就是那种自诩“中国通”的老外,在这些摊贩精心编排的故事下,不知买走了多少所谓的“宝物”。
当然,也有痴迷于中国文化,真的把中国某个时期某个方面研究的很透彻的老外,买到了货真价实的宝贝。
这时候文物保护工作还没引起重视,再加上国内各行各业都是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外汇用来购买机械设备,很多方面都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是亏是赚,没人能说清楚。
……
金万堂看着老外离去的背影,一脸得意的向旁边比他略微年长一些的摊主嘚瑟道:
“瞧瞧,又一个。这帮傻逼洋人太天真了,真要有好玩意儿,咱爷们儿能便宜他?这么好蒙,不蒙他蒙谁?”
说着话,他从那沓厚厚的钞票里抽出几张递过去道:
“六爷,咱们还是按老规矩,这是您那份儿。”
金万堂也就是大金牙,他口中的六爷,就是他旁边的摊主。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组团坑老外了,早就有了一套分配模式。
六爷接过钱,见大金牙又抽出一沓钞票装进信封里,有些忿忿不平的道:
“特娘的,这有文化就是好啊。就刚才做翻译那小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懂几句鸟语嘛,居然敢狮子大开口,拿走三分之一的好处。金爷,要我说,这钱可不能让他拿的那么痛快,高低得让他吐出点儿来。”
金万堂摇摇头道:
“得了吧六爷,懂不懂啥叫细水长流?只要他多带几个洋鬼子过来,这绿油油的美钞还不排着队的飞到咱兜里?爹亲娘亲,也赶不上这钞票亲啊!等赚够了钱,咱也盘个铺子,倒腾点“俏”货,那才是赚大钱的时候。”
“况且,别看他现在跳得欢,早晚有收拾他的时候,咱爷们儿的钱可不是那么好拿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他嘴里那颗硕大的金牙闪着黄灿灿的光……
……
他们口中的那个翻译,就是穿越者徐满仓。自他穿越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段时间他可没闲着,靠着用穿越时带过来的那些“零碎儿”换的钱,不仅有了一本美国护照和一个小小的四合院,还仗着自己会英语、德语、俄语的优势,找到了这个赚钱的门路。
同时,凭借着金钱攻势,他也结交到了一群三教九流的朋友。隔三岔五他就呼朋唤友,请大家去饭店里吃吃喝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