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内,冯胜等人回京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觐见洪武帝述职,与对待蓝玉不同,在奉天殿内,洪武帝召见冯胜等人可谓是庄重,同时更是各种赞赏与赏赐不绝。
但正是因为洪武帝的这种表现让冯胜与傅友德等人心中更是忐忑不安起来。
洪武帝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同时洪武帝同样不是一个苛待属下的人,但是此次冯胜等人虽说略有薄功,不过洪武帝对其的嘉奖与赏赐却未免太过优厚了一些,这种举动完全是非常反常的。
对于洪武帝而言,他此举无非就是想要暂时麻痹冯胜等人之心。
但冯胜和傅友德是什么人,他们都是打老了仗的将领,眼下洪武帝处置蓝玉的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不会被洪武帝的举动所麻痹。
不过尽管他们看出了洪武帝的用意,但还是乖乖的接受了洪武帝的赏赐,毕竟此时可是在皇宫大内,而傅友德与冯胜,虽说也是国朝屈指可数的元勋之臣,但其的胆子却远远没有蓝玉来的大。
看到冯胜等人应下了诏书,上首的洪武帝脸上一片温和的笑容,似乎这位英明神武的陛下丝毫没有看出冯胜等人的内心。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能够从一介贫民奋斗至帝王的唯有洪武帝一人,称洪武帝一声千古一帝并不夸张。
洪武帝的心智堪称是卓绝,实际上对冯胜等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何尝不是洪武帝所走的一步妙棋。
眼下洪武帝已经下定了惩治蓝玉的决心,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稳定明朝上下军心成为了洪武帝的当务之急。
在洪武帝的心中,他准备将自己的行动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自然是拿下蓝玉!
蓝玉在国朝将领之中堪称是胆子最大的一个人,别看眼下傅友德和冯胜都在暗中好似支持者蓝玉,但若是蓝玉一除,以傅友德和冯胜的胆子,洪武帝料定他们不敢走上前台与自己打擂。
这样一来,铲除蓝玉之后,便进行到了第二部分。
而第二部分,洪武帝称之为温水煮青蛙之策。
冯胜和傅友德眼下在蓝玉的背后跳的最欢,但是若洪武帝真的雷霆一下铲除了蓝玉,那么料定两人肯定不会立即跳上来继续与他作对,这样一来,铲除蓝玉之后,接着这股风潮,洪武帝完全可以从容不迫的进行布置。
到时候,等到大势已成,纵然傅友德和冯胜再想反抗恐怕也已经迟了。
但是这个计划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洪武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信心能够铲除了蓝玉,同时他又为什么能够肯定,自己在铲除蓝玉的同时,傅友德和冯胜能够按兵不动,隔岸观火呢。
原因,洪武帝早已埋下了伏笔。
洪武帝是一个知人善任的君主,换而言之,洪武帝对他麾下的每个将帅的性格都堪称是了如指掌。
别看蓝玉眼下与傅友德等人相较莫逆,共同进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人之间的关系便没有可以做出文章的地方。
别看眼下以蓝玉为首的功勋将帅团好像是齐心协力,但是在洪武帝看来,这些人完全就是一盘散沙。
其他的不说,蓝玉曾经与傅友德、冯胜等人有过恩怨,而常升也曾经攻讦过冯胜,另外如今国朝军方,冯胜的资历可以说是最老,战功可谓最卓著,但是他的光芒却时时刻刻都蓝玉所掩盖。
而这些在洪武帝看来,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好言抚恤了冯胜等人之后,洪武帝绝口不提陆望之事,甚至洪武帝还暗示,若是冯胜能够和傅友德拿下蓝玉,那么洪武帝将会立即加封二人,同时荫庇其子孙。
甚至在安慰了冯胜与傅友德之后,洪武帝还特意留两人在皇宫之中饮宴,席间追忆当年他们初逢乃至后来争天下一事,直将两人说的感动不已。
“宋国公,陆望的事情,朕就不再多说什么了,过去的总归是过去了,但是你也老了,今后的事情总归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吧?就算你已经快到古稀之年,可是你的家中数十子孙可还很年轻,你总该要为他们多考虑一些。
颖国公,你也和宋国公一样,这些年,为了这大明,你们是辛苦了,这些朕都看在了严重。
这么多年,难道朕的为人你们看不清楚吗?对于忠心的臣子,朕自然是不吝啬赏赐,但是若再有那如同胡惟庸之流的不臣之人,那么久别怪朕心狠手辣了!”
洪武帝的话中满是威胁之意,说的冯胜和傅友德是汗流浃背。
而除了洪武帝亲自出面之外,在冯胜与傅友德未返京师之前,洪武帝便特意下旨让朱允炆前往宋国公府和颖国公府代为看过两位国公的家人。
对于洪武帝的目的,虽说朱允炆并不是看得懂,但是他身边有智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