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原文中还珠楼主无论是《蜀山剑侠传》还是《青城十九侠》俱是刚刚将格局铺开,还未来得及展开各派激战,就被时代禁言了。只是如今司徒平亲身经历蜀山大世界,却是不能不感叹此中水果然既深又浑,既有道门内部正教、旁门斗争,佛道合流猫腻,还有僵而不死的妖族蠢蠢欲动,如今看来,似乎还有一些原著中的路人甲乙不甘寂寞,纷纷登场。
司徒平却是不惊反喜,如此庞大的世界,才是我辈中人**驰骋的大舞台!
又读下去,随即看到吕祖探讨如何做到“致虚极,守静笃”,提出“用淳不用强,用和不用刚,用气不用意”,又说“先天直上,贯于虚中,不要意取,听其自然”,心头大震。
要知道他所习的周天星宿牵引之法,却是强调以意取,在修道士的紫府建构星宿虚形,一灵遥遥感应周天星宿,点亮照耀紫府,自此便能汲取星宿之力。若是他星宿之形未归于混沌,自然对吕祖修真体验嗤之以鼻。此时却是隐隐有所感悟,只是一时却又不能碰触,当真是心痒难搔。
又读将下去,却见吕祖果然将如何静神养气,如何神炁流行之法一一道来,计有静养八法、修性十二心法,更有静气凝神以伏炁妙法,道是“静之久,凝之固,而炁伏于中黄,是有为而又臻于无为也。一臻无为,炁酣足于中……成一真人,皆由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有为来者矣”。
却是一再强调自然无为才是本质,是道境。而强用意念,识神太重,不免全以自我为本,自我看得太重,体认万物,身化万千便是虚话,终其一身,只落得个佛门“守尸鬼”的蔑称!
再读下去,ww.uknshu.却有涉及与佛门的对比解析。先有早期受黄龙禅师点化后的体会,认为“道家之学,谓之气学,从气筑基,极于结丹而后止,然既有此丹,则当有生灭。佛门却是从神筑基,极而至于归元……则有而不由,无而不无。实则天地山河,皆是元化;虚则现光发彩,无非元体”。
司徒平对此倒是颇有会意,要知道有生便有灭,星宿于虚空中闪烁亿万年,终究也有幻灭之时。道家所谓不灭金丹,既然是物质,自然逃脱不了生死有无大律。此时吕祖已能反思本门不足,虽然还未涉足甚深境界,已见高明。
果然后期他有所精进,别有增益,认识到“道家最上,只一言尽之曰:‘无中生有。’要知天地万物昆虫草木,皆从无中生来,‘无’字原是大道,但佛门执‘无’而无,故落顽空。盖未入室,先寻其门,若不见门之大小,而悬想室之高低,虽千年终属门外汉。吾家从源觅路,假借修真……”,聊聊几句,已将有无、虚实之法道破!
司徒平读到精彩,绕室疾走,只觉此时吕祖若是在身前,自己真要五体投地,叩拜再三,方能略略表达感激之情!
又觉吕祖一生,不拘门户,儒释道三家均有涉足,却又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其道门理念,与蜀山世界中专以斩妖除魔为功德要务的峨眉派大不相同。其中正误,虽因时代流转难以遽然判断,司徒平却觉吕祖才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峨眉却是俗世功利争斗之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