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贞虽然不能离开老许家,但是许父没有禁止许贞和外界的联系。几乎每个月许贞都会收到一些来信,有的是许贞的笔友的来信,也有堂侄女许广平给这个小堂姑姑的来信。这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许许多多来中国避难的外国人准备回国。许贞曾经资助或者是帮助过一些外国人,所以这些外国人经常把自己国内的信息告诉这个善良的小姑娘许贞。许贞这才知道外面世界的最新情况,也知道了所谓“日不落”的英国已经渐渐走向下坡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是世界上国土面积、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所以才有了“日不落”的外号。这个意思是说英国和英国殖民地的国土上,永远不会有落日,就算这个地方太阳下山了,其他地方依然太阳高照。在当时英国是最牛的国家,特别是在中国,任何一个中国官员都十分惧怕英国人。在中国闹事最厉害,在中国制造麻烦最多的永远是英国人。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人错误的估计了形势,甚至于在一段时间选择了错误,导致法国等国家强大了起来。法国多年来经常和英国有摩擦,但是英国和法国互有损伤,几乎不能分出胜败。但是大家都知道法国和英国交战的时候,法国是全力以赴的,英国只不过出动了一部分的力量,并没有出动大部队,更加没有使用全国的力量。所以大家都认为法国不能和英国相提并论,至少法国不能算是英国的心腹之患。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法国发挥了它的长处,不但壮大的同时,也让英国暴露了短处。此消彼长之后,两个国家拉近了距离,相信不久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法国将会是英国最头疼的敌人了。
一个从俄国逃难出来的人回国之后,给许贞寄来了一份“十月革|命”相关的书籍。因为这个俄国人对这种事务理解不深,又是一个对汉语不太懂的外国人,所以他的解释和注解有点词不达意。不要说是许贞看不懂了,就连他自己写信的人也解释不清楚这里面的意思。不过这个人告诉许贞一个秘密,俄国的这种思想是从法国的一些人那里学来的。如果想要搞清楚里面的含义,最好从法国寻找答案。为了和这些国外的笔友聊天,许贞学过一些俄语、法语、日语,许贞就请人去法国购买书籍。
书籍马上邮寄了过来,可是许贞有点看不懂,因为这些书籍太多太杂。许贞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整理和分类,终于搞懂了里面的东西。除去一些司空见惯的,其他国家鼓吹的,只剩下了极少一部分书籍。这些书籍经常提及“无政府主义”“巴黎公社”,以及一个叫马|克|思的人。虽然许贞对于他们的理论和理想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思想更加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
许贞一边继续收集相关信息学习分析,一边希望找机会去外面看看。她用极为隐晦的方式告诉许广平,希望许广平帮助她留意相关信息。许广平告诉这个比自己小的堂姑姑,这种东西在国内不准公开,想要弄清楚只能去国外。许广平偷偷告诉许贞一个消息,法国对中国学生开放,允许中国学生在法国勤工俭学。也就是说只要到了法国,只要考进了他们的学校,中国学生就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做工,一部分工钱抵扣学费,一部分工钱作为代价的生活费。
当时许多国内的青年希望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和知识,所以自发组织去国外学习。大家去的最多的是日本,因为日本离中国比较近,而且生活习惯和肤色和中国人差不多。可是去过的人都说日本人脾气不好,再说了日本也是从西方国家学来的,为什么大家要从学生那里学知识,而不去师傅那里直接学本事呢?可是西方国家不但路远,而且语言不通,去这些国家光是路费就要不少,加上学费一般的人家承受不起。这个门槛让百分十九十以上的中国学生望而却步,更让一些学生下不了决心。法国因为战乱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国家的男人都去了前线,后方的机器需要工人操作,女人要在家里带孩子照顾老人,所以想到了外国人。法国决定对中国学生开放,只要中国学生自愿来法国,可以在法国勤工俭学。法国需要照顾学生操作机器当廉价的工人,中国学生也有了在法国留学读书的机会。只要中国的学生在国内报名,交够去法国的路费,到了法国之后法国政府会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住宿和学校以及工厂工作岗位。这个方案马上得到了中国学生的响应,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去法国勤工俭学。
许广平的信息令许贞十分兴奋,能够去法国勤工俭学是好事。许贞不但可以去开开眼界,更加可以去法国寻找最原始的信息资料。许贞打算先去法国勤工俭学一段时间,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之后,再去俄国也就是现在苏联。她一定要把这个理想和这个信仰进行到底,看看是不是真的适合国内的老百姓。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女孩子,不可能冲锋陷阵当一个将军,她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理论改变中国的老百姓,给老百姓寻找一个出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