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徐迁在学校不但殴打同学,而且对师长无礼,学校决定开除徐迁。徐迁不但拿不到毕业文凭,而且被勒令马上立刻离开学校,不准徐迁在这个学校多留一分钟。徐迁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离开了这个学习了近两年的学校,徐迁并不后悔。因为这里不可能给予徐迁任何作用,这里的人这里的处世方式都不合适徐迁,徐迁不可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和学习。除非徐迁想变成他们一样的人,和他们一起同流合污,不然这里不会有任何的前途。徐迁下定决心不和这些人同流合污,就会义无反顾地离开这里。
回到家里的徐迁有点担心,担心父母会责怪他,会埋怨他。没想到他的母亲没有怪他,他的继父也没有说他。几天后徐迁的母亲私下问儿子有什么打算,徐迁说想出去看看,如果没有好出路再回来老老实实当农民。母亲托人在上|海给徐迁找了一份工作,徐迁刚好想去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看看,所以答应了母亲的安排。当时浙江萧山距离省城杭州不远,距离上|海也不算太远,许多乡下的男孩子都去上|海当学徒。可以靠手艺吃饭的人留在了上|海,学不会或者是没有出路的回家种地,这已经成为了一个风俗。对于乡下人来说,能去上|海,能在上|海生活下来,就是一种光荣了。徐迁的母亲托人给徐迁找了一份学徒工作,是给一个也是从萧山出去的鞋匠师傅当徒弟。按照当时的规矩,学徒是没有工钱的,要在老板家白干活,老板负责学徒的住宿和吃饭问题。等孩子出师了,再和老板谈价钱讲工资,一些老板为了多几个不要工钱的小伙计,所以经常需要学徒。
徐迁带了为数不多的几件换洗衣服,拿着母亲给的地址去了上|海。临走的时候,继父偷偷地给徐迁塞进了一块现大洋,这是继父好不容易存起来的。徐迁知道家里很穷,所以没有带走这块现大洋,临出门的时候,他把这块带有继父体温的大洋塞给了弟弟。他知道大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一定会把大洋交给父母的,穷人家的孩子都早熟,都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徐迁运气不错,刚好有船要去上|海,徐迁以短工的方式,帮别人装货,换来了免费坐船去上|海的机会。U.uuknshum不然的话徐迁需要买票去上|海,或者是靠着自己的双脚走着去上|海了。
徐迁来到了上|海,找到了所要投靠的人家,因为徐迁是老乡,所以师傅兼老板马上收下了这个学徒。这是一个店面不大的鞋匠铺,和当时许多店铺一样,都是前店后房的布置。前面临街的是店面,是大家的工作室兼经营场所,后面是老板一家人的生活区。晚上店面一关门,学徒们收拾完工具,就在这个店里面打地铺睡觉。也就是说这里不但是徐迁将来的工作的地方,也会是徐迁将来的住所。师兄弟们因为都是萧山来的,所以马上就熟悉了起来,徐迁还发现一个师兄是自己认识的。他的堂哥迎娶了徐迁继父家的大女儿,说起来徐迁和这个人是亲戚,他认出徐迁之后更加对徐迁客气了。在他的提醒下,徐迁终于记起了他的名字,因为他在家里排行老五,所以徐迁管他叫五哥。
吃饭的时候,五哥不但帮助徐迁抢好吃的,而且私下告诉徐迁一些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原来他们的师傅,也就是这个鞋匠铺的老板是一个上门女婿,他当年给师傅当学徒,被师傅的女儿看中了。老板不但成为了这个鞋匠铺的女婿,而且成为了这个鞋匠铺的老板。五哥告诉徐迁,这里师傅还好说话,只要不偷懒就不会挨骂。但是这个师母不好对付,不但经常责骂学徒,而且经常让学徒帮着做一些杂务,大家都对她敢怒不敢言。一些已经出师的师兄们,就是因为受不了师母的刻薄和小气,才不愿意继续留下来的。五哥再三提醒徐迁,一定要对师母克制忍让,不然徐迁会吃苦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