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侯庆立马将整个实验室中的设备全部开动起来,开始着手研究这个神奇魔袋的奥秘。
可是研究刚一开始,他就碰到了个难题,那便是那个魔袋似乎很傲娇,陈侯庆试过各种方法,居然无法将它的开口封闭。
“不能打开,不能关闭,难道这东西需要一种特定的信号,就像是电子密码锁一样!”,陈侯庆喃喃自语,心中暗自琢磨道,“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号呢?”。
陈侯庆甚是费解,而后摇了摇头,随后拿出一个放大镜,开始仔细观察起来。不过让他无比失望的是,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是在是有限,除了在袋子表面看到一些奇特的纹理外,他并没有发现甚是特殊的东西。
“看来我是要做个电子显微镜,粒子发射器和质谱仪这些先进的设备了!”,陈侯庆微微叹了口气,随后喃喃自语道。
原来那个魔袋的材质本身就很奇特,陈侯庆用了各种方法,根本无法正确的推测出到底是哪种材料,因此便想到要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可是电子显微镜,粒子发射器和质谱仪这些高端的,研究原子性质的设备基本上都代表着地球上的前沿科技。每一个设备都包含着很多精英工程师的心血,陈侯庆纵然大概知道它们设计和工作的原理,可也无法短时间制造出来。直至此时,陈侯庆才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纵然他自己有二十多个博士学位,可是在全人类几千年凝聚的智慧结晶中,还是显得苍白无力。
可是这个世界还处于原始的农业社会,科学基础基本上为零,从现在开始工业革命,没有个一两百年时间,也根本无法达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水平。可陈侯庆心里无比清楚,哪里有人能活一两百年时间,就算有陈侯庆自己推动,估计也是枉然,也很难使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因为这个世界的文化形态简直和古代的华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几乎没有一丝诞生科学技术的文化土壤,反而有一种天然抗拒工业化的庞大力量。近代华夏艰难的工业化进程早就证实了这一点,这也让华夏独树一帜的成为唯一一个连续错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联合国五常。陈侯庆只是个科学家,并不是政治家,没有改天换地的能力,自然也无法加速这个世界的工业化进程,那现在唯一的办法就他自己研究制造了。
好在他本身就有股钻研劲,而且连新型的磁约束四氢可控核聚变的先进装置都能设计制造出来,小小的电子显微镜,粒子发射器和质谱分析仪自然也都难不倒他,而他所需要的只是充足的时间而已。
沉溺于科学世界的陈侯庆好像已经忘记了时间,等他忙碌整整一夜后,在第二天的清晨,他才回过神来,不由的想到他自己还要去给长信侯府的小少爷上课。
由于晚上睡眠不够,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每天给武慕才上完课后,总是在他的书房中倒头便睡。可是武慕才的日子并没有因为他整天睡觉而变得好受,反而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加,他越来越感觉智商不够,渐渐的也有些吃不消了。武慕才恨不得陈侯庆一直睡下去,便在他的书房放了个床,方便他的师傅陈侯庆休息睡觉,以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这样一来二去,师徒二人配合的也甚是默契和谐,有种你教你的,我学我的的即视感。
陈侯庆也八成猜出了他这个小徒弟的心思,但他也不戳破,因为他心里明白,数理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天赋的,更需要一种兴趣。很明显,武慕才一没兴趣,二没有天赋,教他太深奥的东西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他也根本学不会,也不会下心思去钻研。陈侯庆自然也懂得因材施教,因此教的东西也都很浅显易懂,大多都是贴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应用数学和应用物理。譬如数学里面主要教他归纳总结的方法,做各种财务报表,如何取样统计,如何测量土地面积,告诉他各种赌博输赢的概率计算......,而物理里面主要教他了一些力学的基础知识,如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和滑轮规律等等,这些东西没有那么晦涩深奥,而且浅显易懂,对他非常实用。
可就算如此,武慕才也可以凭借从陈侯庆这里学到的皮毛知识,将整个封地管理的井井有条,而且杠杆原理,浮力定律和滑轮规律也让他终身受益无穷,成为这个世界研究力学规律的第一人而留名千古。
白天睡觉,晚上研究制造先进仪器,这样日夜颠倒,高强度的工作让陈侯庆日渐憔悴起来。看着他越来越消瘦的样子,武慕才心中也有些关心,不由的吩咐厨房,给陈侯庆熬了些滋补的参汤。武慕才的举动倒是让陈侯庆心中一暖,而后便甚是好奇的问道,“你知道你姐姐为啥整天戴着面纱么?”。
闻言,武慕才微微叹了口气,而后有些不确定道,“据传言,我姐姐之前在静云斋习武时,迷倒很多年轻的少侠,他们每天都去纠缠我姐姐,我姐姐被弄得不厌其烦!为了安心习武,避免那些男人的纠缠,她此后便在陌生男子面前戴上面纱,而且发誓一天不修炼到先天境界,便不摘下面纱,也不成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