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关羽的退让三分,就是暂且算是两方达成一致,郑升算是取得了军权,可以顺利实施第一步。
他就迅速,没有停整,跟关羽商讨了几次有关此次进军,仅仅是弄个先头部队,试试水深,看看情况,再决定后续跟进的事项。
郑升力争要求得有三百人。而关羽则认为三百人实在太过,而仅仅同意调拨一百人,划给一百军士,调动权,军权任由郑升使用。
这种对于权力的极度苛刻,严格管控,就好像是在说,权力是我的,不是你的,我给了你,才是你的,没给你,不能抢。
郑升忌讳这个,不能随便拿捏。他有些恼火,但他也没有表面发作,就是与关羽缓和关系,又是委婉地各种,才用迂回战术,语气上极为缓和,才又软磨硬泡,让他松口,割舍到了两百军士。
二人算是各退一步,都是满意,两方双赢。
之后,就是计划的开展,行动的实践。一切都困难才刚刚开始。
郑升又得马不停蹄,即刻动身,旋即迅速地举兵,去带兵到某地,然后驻扎那里,开始实施策略。
查看地势,部署军队,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具体到每一瞬,每一息的规划。这就是郑升,行动规划具备的高效性。
郑升是不容置疑,也无须多虑的,有他掌握兵马,就是保证。
不过,此次计划,可能就有些麻烦了。行动起来时,必定会有些磕绊,同时感觉某些难关难以逾越。
郑升是这样想的,带领一员战将,就可以轻松威吓敌军,斩杀敌军将领,一举拿下军队。
这样的策略,自然熟稔轻松。宛如轻车熟路。
但可惜的是--
这次行动,并无战将!
关羽同张飞二人都有要事在身。纷纷以各种理由表示推脱,不想参与此次行动。
郑升心里无比清楚此次缘由,他估量一番,分析了下局势,以及敌我情况,以及难料的人心,就大概猜测出来,得知了具体的消息。
他精密而谨慎地思忖,繁琐详细地剖析,最后得出了结论。
他内心道,一边起身往军营外走,一边内心,心底深处的那个天音,在说道,像是空谷传响,在空荡山谷内,回荡着,反复地响,传过来,递过去。
“刘备多疑,刘备多疑,刘备多疑……”
“刘备猜忌起来我。”
郑升心里琢磨半天,最后得出结论后,就是脊背发凉,内心冒出冷汗,阵阵唏嘘,后怕不已。
他到底多么一个待人接物,算是温厚不错的人,但还是会受到猜忌,在权力的宝座面前。关乎权力的争夺,就是会导致这一状况。
他内心逐步分析,一一详细解读此次关羽的刁难,以及刘备的暧昧谦恭态度。
最后得到了唯一论断,也就是真相。
“刘备一直都是谦虚,温厚,可最近,对我越来越好。怕是实在太过友好,反而过头了,过而尤甚。这样来看就是有问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