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等人在此战过后皆有封赏。
关羽作为大汉偏将军、都亭侯,在此次鲜卑寇边时,击杀鲜卑骑兵数百人并守卫五原有功,后在受降城外斩杀鲜卑贵族数名、士兵一千余人,解救了我大汉同胞百姓。
皇帝刘宏下诏封关羽为荡寇将军、封为稷山亭候,封地河东郡稷山亭。又升任关羽为五原郡太守,秩比两千石。
关羽即为将军于是便将自己所统帅的军队改名为“骁果卫”,以吕布为首由关羽掌控。
原本五原郡太守郭鸿因功,升任为司隶校尉。郭鸿在升任前,关羽的文书还没下来,于是郭鸿便上书给皇帝刘宏,请求关羽升任为五原太守,并陈说利害、讲求事实。灵帝允诺。
五原郡县丞郭嘉升任为五原郡丞,都丞为太守的佐官,秩六百石。
五原县尉吕布升任为五原郡长史,同样掌管五原郡内的军事,后关羽又调任吕布为骁果军军司马,秩比千石、月奉八十斛。同时关羽也让吕布自行招揽将士,组织训练军队。
吴毅也被关羽任命为河阴县长。
其余诸军士也各有封赏。战死于此战的士兵。关羽都命人在战场上,将烈士遗骸火化,后放入棺木中,于三日后进行祭奠仪式,并安葬于五原烈士陵园之中。
关羽还挨家挨户的慰问战死沙场军士的家人,给予他们丰厚的抚恤金、同时安排他们的幼子进入即将建好的五原书院,并一家赐予他们一块由精铁打造的牌子,上面书写着“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三日后,关羽身穿白衣,头系白巾。身后吕布、关羽、吴毅三人也是如此。他们后方是此次进攻鲜卑的诸多将士和牺牲士兵的家属。
关羽亲自安排了安葬事宜,让乐师演奏哀乐。关羽亲自为死去的给士兵合上棺木,还在他们身边放了他们生前所用的兵器,以作陪葬。
关羽念完悼文,喊到“起棺――”
军队众人在吕布指挥下,士兵抬着他们战友的棺木,走向不远前的五原烈士陵园,陵园内绿树环绕,也算是风景优美。
在士兵抬棺时,关羽也默默的加入其中。所有的人都跟在几十个棺材后面,为这些保家卫国的战士送最好一程。
“落棺”
到了陵园以后,将士们将棺木放入早已挖好的墓中。
关羽命工匠打造了一块巨型石碑,上书“五原烈士陵园”,同时关羽也让人立了一块普通的石碑在此次牺牲的士兵墓前。
在石碑正面是用篆书写着几个大字,“熹平六年,五原征鲜卑阵亡将士墓”。背面刻的字是这些战死沙场的士兵姓名。
这些年有多少英勇的北地将士在此牺牲,为汉朝早早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国家这几年不但不大加赞赏军队,反而压榨百姓,百姓苦不堪言。
等棺木入土后,军官们献上些事先准备好酒肉果品,摆在碑前,关羽宣布以后每年的清明,郡内主官必须祭奠战死的将士。
仪式完毕后,所有士兵心中还略略有些激动,他们从来没想到过像关羽这种大汉将军、侯爷、太守能亲自动手,抬棺下葬普通的士兵。关羽这些微小举动却赢得了所有在场的人的忠诚。
花了一天的时间,为死去的牺牲战士们送完最后一程后,关羽有些伤感的回到了五原的家中。
“夫君人死不能复生,你不要过分伤心。”王氏安慰地对着关羽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