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命县内典农官告知百姓,将土地用锄头掀开,再将鸡鸭等家禽赶在土地中间,以此来炙烤虫卵,并让鸡鸭吃掉剩下的虫卵,防止蝗虫生长。
百姓因为关羽这几年对他们的照顾,因关羽等人的名声,县内各地百姓纷纷听从,在家中耕地翻动,果然有讣告中的白色虫卵,百姓大惊,于是纷纷听从县内官员的安排。
在县内除蝗的同时,关羽还向灵帝和郭鸿进献灭蝗策一书。
但书信还没到达雒阳,就被司隶的宦官所截下丢弃了,而郭鸿虽相信关羽,但也命人按照策书里实验执行,果然发现了蝗虫幼虫和虫卵,于是向并州各地推行,并向灵帝上书。灵帝不予理睬。
四月下旬,七州发生蝗灾,因为关羽即使处理虫卵,所以并州五原郡、云中郡等地和幽州西部、司隶河东郡等地蝗灾稍轻。
关羽见此情形,就以自己的名义,告知天下百姓夜里举火灭蝗、用鸡鸭等家禽灭蝗可矣,绘制成册并用之白话文。命令下人快马传递诸州,让百姓也纷纷传播灭蝗之策,关羽为灭蝗灾也立下誓言,“若此策无用,蝗灾不减,关羽便弃官不作、永不出仕。”
各州百姓、世家、官员听之,半信半疑,但有的人按照灭蝗册中的做,成功了,一传十、十传百,蝗灾也渐渐的消逝了。
经过此次事件后,关羽的声望到达了顶峰。并州诸地的百姓更是奉关羽为“神人。”
灵帝也因关羽灭蝗有功,封关羽都亭候,被封为代林亭侯,封地为雒阳代林亭,食邑二百户。又因关羽在处理南匈奴一事中有功绩,并且于五原剿匪有功,封关羽为偏将军,灵帝并对关羽大加赏赐。
从此关羽就挤进了东汉上层的贵族席位,王氏也可被称为夫人了。
可他也被更多的人盯上了,也进入了灵帝的视线内,在如此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关羽也不知如此是好是坏。
在蝗灾过后, .ksh.m大汉各地本应修养生息,恢复民力。可在四月,鲜卑诸部对大汉边境虎视眈眈。
蝗灾时,鲜卑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在檀石槐等首领的确定下,他们决定南下进攻汉朝,劫掠并州、幽州诸郡。
说起鲜卑发展就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如今汉朝边境最为痛恨的一个鲜卑人--檀石槐。
檀石槐是东汉鲜卑部落首领投鹿侯之子。他勇敢健壮,富有谋略,十九岁便被选为部落首领。
东汉末年,在弹汗山建立王庭,向南掠夺东汉,向北抗拒定零,向东击退扶余,向西进击乌孙,完全占据匈奴故土,甚至一度攻至倭国。在檀石槐领导的鲜卑鼎盛时期,鲜卑的国土面积东西达一万四千余里,南北达七千余里。
永寿二年(156年)七月,檀石槐率领三四千骑兵侵犯大汉的云中郡。延熹元年(158年)、延熹二年(159年)和延熹六年(163年),鲜卑在檀石槐的领导下多次侵犯东汉边界,烧杀抢掠无数。
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即位后,幽州、并州、凉州的边塞诸郡每一年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鲜卑各部攻打,被杀死的、被抢掠的百姓,不可胜数。
檀石槐在军事方面战功卓著,在政事当面,他将广大的鲜卑领土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并将设立三位首领,按照分封三个部分的首领内部还有许多小首领,而檀石槐和他的子孙则是鲜卑诸部的大首领。
而此时,在大汉刚遭受完天灾后,人祸有将至。鲜卑与大汉之间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