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大师笑笑,对他说道:“玄奘在天竺辩经,无人能超越,所以当时人们称他为‘大乘天’。意为:领悟大乘的天人。居士,你认为哪部经书胡说了?”
钟伟沉思一下道:“大师,我认为《起世经》是最荒谬的。”
糊涂大师笑道:“荒谬在哪?”
钟伟说道:“大师,我要是说下去,您可别不高兴。”
糊涂大师笑道:“佛都不会计较什么,我计较干嘛?”
钟伟笑道:“大师果然是高人,佛在《起世经》中说,今此大地厚四十八万由旬,大地住水上,水住风上,有四大风轮。也就是说这四大风轮拖着大水,这水又托着大地,还说山脉上流水成河,是因为太阳晒的,说是大地流水,如人流汗一般。
还有须弥山和四大洲,说须弥山北边有郁单越洲,广万由旬,人寿定有千年,大地四方形。又说东有弗婆提洲,广九千由旬,形如满月,人寿三百,有中夭者。又说西边有瞿陀尼洲,广八千由旬,形如半月,人寿二百,有中夭者。
又说须弥山南有阎浮提洲,广七千由旬,南窄北阔,人寿百岁,有中夭者,这点倒是有点像真的。但是印度虽然是那形状,却没有那么大啊,七千由旬,一由旬有四十里,就是二十八万里啊,地球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大吧。”
糊涂大师笑道:“还有须弥山,四面各有三级,各级各有天龙、夜叉居住,还有山下四海中,各有修罗宫殿。修罗宫殿之外海中,尚有八大山,又有阎摩罗世,阎罗世边,尚有大铁围山,有二重铁围山。大小铁围山中有昏暗之地狱,大者十八,每大地狱,各有小地狱十五六,每小地狱又有千百乃至无数小地狱。
铁围山外,有二大风,一曰热恼,一为僧伽多,其余诸风,无数无量,凡吹之所,一切消灭。因二铁围山阻碍,所以众生世界不为大风所坏,而二铁围山皆被二风所熏染,所以有许多地狱出生。”
钟伟点头道:“没错没错,大师真的不识字?那怎么会知道这个呢?跟经典原文差不多了。”
糊涂大师笑着对南宫仙说:“和尚不识字,你给他解释吧。”
南宫仙点头道:“所谓大地住水上,打个比方,就是虚空中有一块土地,这块土地与水混合一起,但是大地在上,所以称为陆地世界。这也是一个水土循环系统,然后因为大地和水需要运转,所以有风,这风有四种力道,可以让大地和水运转循环,可以大陆停在虚空,可以让大地不动,可以让大地滋生气候变化。”
钟伟疑惑道:“我还是不敢苟同,如果这么说,那么大地岂不是一块陆地了?怎么会有地球这个圆球呢?”
南宫仙笑道:“请问太空中的水是什么形状的?”
钟伟回答:“太空没有任何引力,水是圆球形状的。我明白了,你是想说地球因为与水相融,所以才成为球形。这也不成立啊,如果佛知道是球形的,怎么还说大地厚度呢?而且相差那么大的差距?”
南宫仙笑道:“大地出水,犹如人之出汗,确实很形象,人的毛孔出汗,而大地是风穴地脉出水,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好地方。
至于大地的厚度嘛,只能说佛是用佛眼而观见的,凡人的眼睛被禁锢着,所以只能看到地球。虚空中确实有四大洲,也有修罗和阎罗世界,也有地狱世界,也有天界,但是只有四大洲和修罗世界是同在一个空间维度的,称为人世间。
这个人世间的大小,确实如同庄子和佛所言,鸟就是那么大,鱼也是那种鱼,大地确实有那么厚。这种世界观,不需要众人去理解,因为没有那个心境也不会理解,没有那个能力也不能见到。”
钟伟疑惑道:“如果说心境理解的话,我也能理解,但是你说的能力,是神仙术说的神通力吧?我觉得那是骗人的障眼法,就跟魔术师一样的手段。”
南宫仙笑道:“你真的能理解?你能够身心两忘吗?”
钟伟说道:“身心两忘的意境并不难理解。”
南宫仙笑道:“身心两忘的时候,还会有‘我’的想法吗?还会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吗?”
钟伟说:“身心既然已经忘了,自然就不知道有我,也不知道身体的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坐忘了。”
南宫仙笑道:“坐忘者,堕肢体,逐聪明,去形离知,同于大通,是为坐忘。你真的理解吗?”
钟伟思索着道:“这是《庄子·大宗师》中颜回跟孔子所说的话,我认为,堕肢体,就是忘了感知身体,逐聪明就是不去思考。去形离知,就是前边两句的概括,同于大通,他们以为这个状态就是道,所以以为是与道同在。”
南宫仙笑着点点头:“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解其形,不解其义。庄子有言:得意忘言。你现在只能解文字,所以不能阐述坐忘的意境。
凡坐忘者,.uknsh.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后破白云而入无所有之识海,旷达而无边际,如是乃得入于坐忘之境界。所谓堕肢体,是真正无身体,是真正离开形体,纯粹意识存在;所谓逐聪明是真实不思想,是真实离所知。为什么能不思考,又离所知呢?因为同于大通。
所谓大通,不是空空无所有,孔子云: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扣其两端而竭焉!无知时,非无心,空空时,一点也不知道;但是不知道的时候是没有心了吗?”
然后扭头看着正在思考的钟伟道:“空空如也,并非空空无有,如此之空空,是为妙有。同于大通之时,心不一想,而一切道理无所不通达,一切事物道理都明朗了,而心中也没有显示招摇、争名争胜之欲望,自然清静无碍,自然不会再做思想。”
钟伟皱着眉头问道:“如果这就是大道境界,得道的人还怎么活?”
南宫仙笑道:“这只是坐忘境界中的意境,但是那种感觉也有深浅,有的人初入其中境界,不知所谓。有的人能够通达此中,来往自在,这就是真境界,但是这也不是得道。
得道之境界,是将坐忘之心境意境运转于眼前世界,自己的行为动静都是坐忘之境界,这才是得道者,这时候才能宣说大道之理。但是这依然不够了道之境界,了道之境界,真实清净,动静都是如如不动,身是障碍业缘,业缘尽时,自然归道清净,这就是涅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