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米家庄来了讨饭的
在一个群山环绕井字型类似于盆地的盆底部一处相对平坦的地方,这里有个村庄,这个村庄叫鹰家村,说起这个鹰家村的由来,当地人津津乐道,原来这里还有一个魔幻般的传说:说的是自从有记载起,这里一开始叫米家庄。
可是不知道过了多少年,明末清初的时候,来了一户因为躲避战乱讨饭的人家,这户讨饭的除了老两口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十五,六岁,年龄虽然不大,但是长得很结实。小的看上去也就是十二,三。有些干瘦。这家人的姓氏和中国历史上周朝天子家一个姓,姓“姬”。在来这个村讨饭的当天,姬老头由于年老体衰又加上连日来讨饭的奔波,竟然一命归西了。
在米家庄人们的帮助下,匆匆找了一处荒芜的地方,就把这个姬老头安葬了。
姬老头走了,留下了他们娘三个在那里哭天抹泪的,很是让人可怜动容。
大山深处这个米家庄的人心眼好啊。
这不老族长就提议,让他们母子三人就暂时住在了村里的一个大糠猫子(当地俗称:农村建的一种放置谷渣碎米糠的地方)。并且村里的人凑了粮食拿了破旧的衣服去接济他们母子。
一段时间过后,姬家这娘三个逐渐从姬老头去世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了。
春天到了,万物返青!播种的季节也到了。
老族长又在家族会上提议说:这老姬家一家人虽然讨饭,但看上去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只是由于躲土匪战乱来到我们米家庄,如今他们落难,我们还要再帮一把,老姬家的两个儿子虽然小点,但穷人家的孩子吃的了苦,也受得了累,勉强也能种地了,这样,就把咱们村西山荒芜的那片荒场送给他们,让他们开生荒在这里种地留下吧!
老族长的威严自然不是盖的,众人诺诺应声附和,姬家娘三个就在这里定居了。
这也为后来的米家庄变迁更名埋下了伏笔!
第二章,落地生根
有了可以藏头的糠猫子,又有了一片生荒地。在老族长的帮助下,村里人又给这母子三人送来粮食种子,肥料等。这兄弟两个在老母亲的带动下,开始了开荒种地的安居生活。
这家人勤快,空闲时间就去和村里乡亲们帮点零工。在这个米家庄安下家,农村人本身就善良朴实,倒也没人去排挤他们孤儿寡母了。
时间一年年过去,姬家娘三个逐渐建起了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的家,也逐渐和米家庄的人们融合在一起,时间长了,村里人甚至都忘记这是一家外地来的人了,也把他们当成了这个村的人。
由于米家庄都是一个米姓,有的又不想自家的闺女孩子嫁到外面,这个时候,姬家的两个小伙子便成了香饽饽。分别娶了米姓的媳妇,渐渐的有了下一代,真的算是落地生根了。
未完待续,后文更精彩……期待你的关注收藏。谢谢!
第三章来了个云游的小神仙
说来也是很玄乎的事情,世间发生的事都是难以预料的,世间发生的事又有谁能够完全解释清楚呢?所以也就有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未解之谜,也就有了数也数不清的悬念悬在世间,任凭你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话说有一天米家村来了一个走江湖的术士,只见这人穿的破破烂烂的,背一个搭子,边走边吆喝:“如有不明事,来问小神仙。如有疑难病,来找小神仙”。看来这个术士不光是能掐会算,应该是也会帮人家诊病呢。
怪不得人家自称小神仙,看来应该有两把刷子哈。走着走着碰到老族长了。热情好客的老族长没有嫌弃这个邋遢人,还热情的邀请小神仙去他家里喝茶。
喝过茶后,眼见到中午饭点了,老族长吩咐老伴去杀个大公鸡炒几个小菜,他要留这个小神仙吃饭。吃饭自然就要喝酒,这也是沂蒙山区到现在都保留的一个待客之道,客人如果喝酒喝不醉主人还会感觉自己没有招待好一样。
好在小神仙的酒量还可以,老族长也是好这一口。两个人喝着老族长家自己酿制的柿子酒,边喝边家长里短的拉起了呱。这个拉呱用现在的官方普通话就是聊天。沂蒙山区把聊天叫拉呱,就像东北那旮旯说得唠嗑是一个道理。
自酿到柿子酒喝起来甜丝丝的,很是回甘润口。眼见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了。两人借着酒劲拉呱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拉呱的面也越来越宽喽。
期间来了几个看腰腿痛的,也有来看陈年慢性病的,小神仙一边和老族长拉呱,一边从他那个破搭子里取出银针给那些来诊病的扎上几针。凡是被他扎过的病人无不说他针到病除,其中有一个在家卧床多年自己不能走被家人抬着来的中风病人,经小神仙扎针后,吐出几口黑血,竟然能自己下地走路了,你说这个小神仙神不神,果然是神了哈。
吃饱了,喝足了,两人越拉越投机,这个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老族长就留小神仙在家里住下,说晚上要和他彻夜长谈,这是要聊通宵的节奏吧!
晚饭自然又是柿子酒,这个就不再细表了。
酒后老族长和小神仙一边喝茶一边继续拉呱。
小神仙告诉老族长说他因一个非常巧合的原因救了一个武当山老道士的性命。老道士好了后为了报恩,就将他一身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中医针灸统统传授给了他,所以也就造就了这个小神仙的神乎其神,世上也就多了一个云游四方做好事救人的小神仙。
说到救人做好事,老族长也来了兴头,就一起来往原原本本的把他如何如何帮助老姬家告诉了小神仙,谁知道小神仙听后,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欲知后事如何,下节更精彩!
欢迎亲关注,收藏,转发,你的喜欢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感谢!!!
第四章你不是在危言耸听吧
上回说到小神仙和老族长正拉呱拉在兴头上,突然一下子脸色沉了下来。
老族长忙问:先生怎么了,不舒服吗?
小神仙长叹了一口气回答:非也,非也!
我不是不舒服,看来一切都是天意啊!
老族长一听大惊,忙问到:先生所指何事呢?还劳烦请先生解释于我听。
小神仙继续黑沉着脸,拿手指掐来掐去,嘴里念念有词。
老族长紧张的眼光随着小神仙的手指转来转去,过了好一会儿后。小神仙终于开口了,说;阴阳和合不能欺,五行生克乃天意。天降金鸡来觅食,鹰捉小鸡当游戏。天意,天意!老族长忙问,先生所指何意?还望明示。小神仙说道:再下去最多两百年,这个米家庄就不叫米家庄喽,一定会改名叫鹰家庄。老族长一听大惊,说先生不是在危言耸听吧?还望先生再详细的说给我听。小神仙说到:关于这件事我只能讲这么多了,还请老族长见谅。天机不可泄露,我说了这么多已经折我的阳寿了。
小神仙一番话把老族长弄的云里雾里的,愣了半天自己在道味也没有道味出个所以然来。好在小神仙嘴功也厉害,又把话题转到其他的方面,老族长一会儿也就忘了这个话题了。
又拉了一会儿,老族长毕竟也是年纪大了,又加上喝了不少的柿子酒,柿子酒喝的时候既甜又甘,但是比较有后劲,就像南方人自己酿的米酒一样,喝的时候不感觉醉,但是喝完了过几个小时后,酒的后劲慢慢上来后才醉是一个道理。
老族长终于醉了。
小神仙也是醉了。
两个醉了的人自然就不能再彻夜长谈了,那就睡呗。不一会儿,屋子里就传来此起彼伏,抑扬顿挫的呼噜声。
一夜再无话,第二天,任凭老族长再怎么留,小神仙是说什么也不肯再继续在这里喝柿子酒喽,小神仙又背着他的破搭子走了。
自始至终,米家庄的人们都不知道这个小神仙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
以至于两百年后,对这个小神仙越传越玄乎,后来有人说,小神仙就是济公活佛。
到底是不是济公活佛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到后来鹰米家村真正变成鹰家村的时候,人们才终于明白:小神仙说得迷一样几句话竟然全部应验了,这是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下节更精彩!
欢迎亲关注,收藏,转发,你的喜欢就是我更新的动力,谢谢,感谢!!!
第五章米家庄的姬家人丁兴旺
再说老姬家自从安下家两个儿子分别娶了媳妇后。日子是越过越舒心,越过越有劲。姬大的媳妇十几年的世间给老姬家生了八个儿子。分别叫大虎,二虎,三虎,四虎一直到八虎。姬二家媳妇也不甘示弱,好像比赛一样给老姬家生了七个儿子。取的小名(当地俗语,小名就是乳名)分别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一直到七郎。
瞅着十五个孙子,姬老太太高兴了,高兴了就说滋话了。(当地人说高兴就是说“滋”)
她逢人就说,你看我这是什么命啊,怎么十五个孙子了,都没有一个孙女呢!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们大中国也还是有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至理名言,都还是希望能有儿子传宗接代,也就出了类似于“超生游击队”那样的小品,从侧面就是反映的老百姓传统的根子里真正的想法。
姬老太太这样讲,一般的听一下也就随和两句,一笑而过。可要是给人家接连生到不能生为止也是生闺女的听了就不高兴了。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又加上也不懂怎么避孕的具体措施,所以都是生到不能生为止。他们会认为姬老太太在说风凉话,在挖苦自己没有儿子,在很多落后的农村,会背地里对两家不对付的人说些所谓的狠话,说人家没有儿子是“绝户头”。绝户头约等于一点断子绝孙的意思,所以骂人家绝户头是一句非常狠的骂人话。
渐渐的,米家庄的有个别的人也会说老姬家的狠话了,说你们老姬家有十五个孙子还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叫七郎八虎,也是早晚的绝户头命呢!
原来,米家庄的个别人这样说也是有依据的,是因为民间说书的艺人在拉着二胡说唱评书的时候,说北宋时期老令公杨继业带着七郎八虎征战辽国的时候,因为老奸贼潘仁美为了杨七郎打雷打死了他的儿子潘豹的事情,在公报私仇,使坏不派援军。
结果一仗下来,七郎八虎没剩几个,就连老令公杨继业也自杀殉国,一头撞死在李陵坟墓的墓碑上。
看看了,看看吧,这就是人民聪明的联想智慧哈。
第六章米姬两家起战争了
逐渐的,姬家和好多人都不犯来往了,因为越过家底子越好,也逐渐的显示不出刚到米家庄时候的卑微和勤劳了,也早就没有感恩戴德的抽时间去和米家庄的人帮忙了。
随着七郎八虎越长越大,看上去兵强马壮的,也没有人敢轻易的明着对姬家怎么样了,七郎八虎活的好好地,也没有出现杨家将七郎八虎的那个悲催结局。米姓人眼看着米家庄姬姓的人家逐渐做大了。
和善的压事的最受姬家人尊重的老族长病死了。
没过多久姬家老太太也病死了。
↑返回顶部↑